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失业率是近五年才开始统计的数据。

自公布后,刚好遭遇到经济下行的压力,青年失业率也与之相伴,一直在下行。

不得不说,就业是任何一个经济体最重要的数据,专家们争论经济形势的好坏,张三唱衰李四,李四唱衰王二麻子,对普通人来说,谁都别唱,看失业率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青年失业率三创新高,七月份达到21.4%。

不过,统计局说了,就业依然形势趋好,

为什么呢?因为总失业率在降低,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当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也就是说,失业率在修复。虽然如此,八月份停止公布了。今年干脆调整了取样,选择了分段,在校还没有毕业的青年组不在统计范围,今年二月份数据为15.3%,这个数据好看多了,但还是相当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失业率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的情况。

大学生是社会培养出来人才,这对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更敏感的一个数据,它代表着一个经济体中的工程师红利,是经济中的活力因子,如果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或者都纷纷加和入外卖小哥的队伍,经济就太卷了。

另一个令人注意的问题,是统计局对失业概念的定位:一周内工作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均不计入失业。另外,统计的对象不是有没有工作,而是你是否去劳务市场正式找过工作,由此证明你有就业的意愿,且没有找到工作,这才算失业;如果你根本不想去工作,或者托人找工作没找到,一概不计入失业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校生不在统计范围的逻辑又是什么?

至少把时间拉长了,但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一分也不会减少,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没找到工作,毕业后没再去重复无效的求职历程,对统计失业率减少是有利的。看来统计局对青年就业的局势,还是不够自信。

经济的浪潮有起有伏,这很正常,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种意义上,总是在统计取样上下功夫,无助于经济的复苏,只会造成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地按国际公认的定位,16-24的青年都应该计入,不管是在校不在校的,在校的学生如果开始找工作,也会统计进来;中国实际的可工作青年人口当是9000万,而我们的统计范围是3000万,青年失业率21.4%,对应的是3000万,而不是9000万;去年在3000万人的统计中,失业的有600万人。

清华大学教授认为不准,也做了一个调查,认为失业数据还要大得多。

这些都可以不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统计的取样与国际上不一致,就失去了可比性,统计学就真的成了一门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有二亿九千万的灵活就业人员,这也是自定标准。

那么,如何在国际统一口径下做失业率的比较?我们完全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失业人口。有一点必须清楚,按国际共同的标准,失业率超7%,就突破了警戒线,社会将出现严重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劳资对立,从而而引起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胡认为,成人失业率在修复,令人担忧的只是青年失业率,这是老胡在玩推手了。他把问题推向了“生嫩”,是因为小年轻们太“生嫩”了,所以招工单位一个个地不待见。那还是就业岗位提供的太少,如果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足够多,那就不是企业不待见“生嫩”的大学生,而是“生嫩”的大学生不待见企业了。

2024年的经济是稳字当头,稳经济就要稳就业,这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稳就业就要真实地面对青年失业率,稳就业中,尤其要稳住大学生的就业,如果数据都成了迷宫,又如何做好稳就业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