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宝鸡5月15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生李姝楠)宝鸡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景区,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的石碑静静伫立在碑亭内,以史为鉴,讲述着千年前贞观之治背后的精神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成宫遗址(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麟游县是陕西的文物大县,有国宝文物两处,省保文物十一处,馆藏文物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和九成宫醴泉铭碑。

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三绝碑”,在书法界享有“楷书之极则”的声誉。这篇碑文是根据唐太宗杖捣醴泉的事迹,由宰相魏征撰文,再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在七十六岁高龄时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醴泉铭碑(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据了解,每年慕名来参观的人数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以及节俭精神,以及他亲自杖捣醴泉这件无比祥瑞的事情被列为第一绝。”在醴泉铭的原址原碑前,九成宫景区讲解员李盼向游客介绍。

醴泉铭碑第二绝指的是由魏征所书的碑文内容。文章的开头写“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魏征用一千零八个字描写了九成宫的建筑之精以及园林之美,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以及节俭精神,文字简洁深刻,立意深远。碑文的前半部分描写了麟游县良好的自然生态。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这个形容说明当年麟游县生态环境非常好,是安体佳所、养神圣地。”麟游县文物局局长惠剌科介绍。

铭文的后半段描述了唐太宗杖捣醴泉的经过以及魏征对唐太宗的谏诤之言。惠剌科认为文中所述的“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对于当今的廉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警示干部要在廉洁自律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铭文由欧阳询在七十六岁的高龄将毕生功力倾注笔端而成,这被称为九成宫醴泉铭的第三绝。这篇碑文结构严谨,体现了欧阳询当时技术的炉火纯青。正是有了这篇碑文,麟游县被赋予了“楷书之乡”的美誉,同时也造就了麟游县全县爱好书法的浓厚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成宫遗址中的“天下第一笔”石雕(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据惠剌科介绍,“全县的中小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从小都有临摹九成宫醴泉铭碑的习惯,全县爱好书法的氛围非常浓厚,每年到麟游县九成宫醴泉铭碑前研学的学生及游客数量在二十万人以上。”下一步,麟游县即将建设书法广场,进一步使文化遗产“活”起来。

据介绍,2013年,陕西省政府批准了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大遗址保护规划。“麟游县目前37个点位已经有3个点位建成了遗址公园,已建成一号殿、二号殿遗址公园,并面向群众开放,建设了四号殿的保护利用大棚,计划在今年六月开放。”惠剌科介绍,麟游县正积极申报三十七号殿和七号殿的保护工程,正通过逐年逐步以点串线,连点成面,将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的37个点位全面地保护开发,使这一遗址能够释放出更大文旅吸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