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龙船透底挖。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早上,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上百位“桡手”(“桡”即船桨)齐聚黄埔“老表”双岗村龙船坊唤醒“潜龙”,拉开今年端午龙舟活动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牌村的8条龙舟藏于黄埔“老表”双岗村内。

石牌村异地“藏龙”20多年

“起龙”,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龙舟用坤甸木制作,材质硬重,强韧耐腐,却不适宜长时间风吹日晒,而浸在水中会越加坚实,更易保存,因此每年端午扒完龙船后,人们将龙船深埋河涌,用河泥包裹船身,以防损坏。

在“起龙”前,要进行传统的祈福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时到,鞭炮齐鸣,父老敲响龙船大鼓,雄浑有力的鼓声响彻四方。参与“起龙”的“桡手们”齐齐下水,场面热烈,吸引不少村民群众在涌边观看、加油,共同见证“潜龙出水”。

“桡手们”一边用力摇松船底泥浆,一边用水桶、水勺等工具将船舱积压的泥沙尽数掏出,8条龙船在众人合力之下陆续“出水”。“出水”后用抹布仔细擦拭船身,再将船送到船厂进行检修、调校,涂抹猪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桡手们将龙船上的泥水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桡手们在清洗龙船。

石牌村“起龙”的地点为何不是石牌村,而是远在20公里之外的黄埔区双岗村?异地“起龙”背后,其实是村落之间相互帮扶的情谊。

石牌村地处广州天河CBD中心,当年广州市建造珠江新城,石牌涌及附近土地被征收,村内便没有合适的河涌安置龙舟。不愿看到传统文化因此而中断,之后石牌村民们每年便在“老表”黄埔双岗村借地“起龙”和“藏龙”。虽然两村地理位置较远,却长期以来保持着紧密联系与深厚情感。这一借就借了20多年。

石牌龙头曾亮相北京冬奥舞台

据了解,当天“出水”的这8条龙舟分别是来自石牌东约、南约、西境、大北约、中约、中约龙胜、朝阳、新溪等不同村社。当中,一条红色船身的龙舟尤为“吸睛”。村民陈叔告诉记者,村中村民各自有不同的宗族,供奉不同的神庙,不同龙舟跟随不同的神灵,因此在外观、花式上会有所差异。“以往都是自家姓氏起自家龙船,现在也会互相帮忙了,村里面在龙舟季也统一组织活动,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了。”陈叔表示。

“起龙整个过程,鼓声不能停!”在“起龙”现场,年近七旬的村民佳叔是龙舟队里年纪较大的队员,他从13岁开始扒龙船,对龙舟的喜爱刻骨铭心。如今,最让佳叔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和孙子都和他一样,对龙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佳叔说:“年年都有很多父子档和爷孙档一起来参加这项传统活动。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一辈喜欢上龙船,学会扒龙船,将拼搏过人的石牌龙舟精神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龙整个过程,鼓声不能停。

已移民美国25年的潘明也趁着假期回到家乡,感受“起龙”的热烈气氛。“以前每次假期都碰不上龙舟季,这次回来跟着大家来起龙,童年时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潘明兴奋地说,时间允许的话,还希望跟儿时的玩伴一起扒一扒龙舟。

石牌村龙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石牌龙头还被北京冬奥组委从众多龙头中选中,亮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幕式上,倒计时环节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串起,其中,一个极具岭南风韵的龙头,带着水花跃出水面。这也被视为石牌龙舟文化走向世界的象征。

据悉,石牌村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端午龙舟系列活动,除了必不可少的采青、招景、趁景等,村里还准备了裹粽、派龙船饼、派龙船饭(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动,裹粽活动现场还将设有制作体验区,带给大家一个仪式感满满的端午节。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区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