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山市检察院对动迁小区、物业公司履行政府采购物业服务合同的情形进行摸排调查。□郭金娜 摄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王小兵 苏报通讯员 郭金娜

小区的保安、保洁、绿化人员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且人数严重不足,配套措施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如今不少小区居民会有这样的感受。去年以来,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对该市五个区镇所涉20个动迁小区、19家物业公司履行政府采购物业服务合同的情形进行摸排调查发现,有些物业为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大利益,竟“偷工减料”大打“擦边球”——物业服务人员数量、年龄结构、配套措施等内容严重“缩水”,与政府招标要求不符,影响了小区的服务质量。对此,昆山市检察院对该市五个区镇发出检察建议及工作提示函,推动了相关问题整改,维护群众的利益。

调查走访

物业用工“偷工减料”与政府招标要求严重不符

去年12月,昆山一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因物业服务质量不到位引发矛盾。昆山市检察院接到苏州市检察院交办的这起涉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中发现,该小区物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用的保安、保洁、绿化人员72%是已退休的老年人,与政府招标要求使用退休老年人不超过10%的要求严重不符,且物业用工不足,与政府招标要求人数存在差距。

“小区物业的保安、保洁、绿化人员等年龄普遍偏大、数量不足,带来的是服务质量不到位。”该小区卫生、安保不到位的情况频现,物业与业主由此引发的矛盾不少。

物业公司履约与政府部门招标严重不符是否普遍存在?昆山市检察院举一反三,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该市五个区镇所涉20个动迁小区、19家物业公司履行政府采购物业服务合同的情形进行摸排。政府采购物业服务合同虽然明确了约定,但物业公司履约过程中却存在压缩服务人员数量、大量招用退休人员或不符合岗位资质的人员以减少物业服务成本的现象。此外,主管部门指导、监管缺位,致使物业公司实际履约与合同内容存在明显差距。

检察建议

推动问题整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物业管理服务的“缩水”和“走样”,带来的是楼道里久未清理的垃圾,是乱停乱放的公共空间,更是住户的投诉和“不幸福感”。

面对这一情况,昆山市检察院相继制发2份检察建议、3份工作提示函,建议属地政府及住建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评价机制,及时调整合同内容或在公共管理服务供给的过程对承接主体予以约束;细化合同内容,制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质、价、量等需求指标。

同时,该院向市住建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住建部门强化执法监管,指导合同订立,进一步督促各区镇落实动迁小区物业服务监管职责,保障惠民政策切实落地。

3月20日,在昆山市检察院的推动下,相关单位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监管专题推进会,所涉区镇按照检察建议中所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督促物业公司整改,努力让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4月17日,昆山市住建局召开全市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物管中心表示将与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协作,在昆山市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检察建议推动‘源头预防、联动治理’,加速形成政府监管有力、物业公司依法履约、居民有序参与监督的行业态势。”昆山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佘波说,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发挥好行政检察助推社会治理职能,与各区镇政府加强协作配合,助力完善动迁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连日来,昆山市检察院对所涉小区回访发现,物业用工“偷工减料”问题得到基本改善,居民对物业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据了解,昆山市检察院积极向苏州市检察院汇报上述工作情况,有力推动在苏州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采购物业服务合同监管专项监督活动,努力让社会治理的链条拉得更长、做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