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法国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享有“石头交响曲”美名的巴黎圣母院。

在众多海内外游客眼中,其无疑是欣赏古典艺术、享受文艺氛围的最佳观赏点。

然而2019年的一场大火,差点让这艺术的殿堂毁于一旦。好在法国当局反应及时,立即派遣消防队前往救援,这才使其免于劫难。

在完成基本的救援工作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后续的修复工作。

据专家预估,倘若想要修复整座建筑,其费用甚至可能达到1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高昂的修理费用,法国上层依旧下定决心,誓要让这座建筑恢复如初。

这不仅是因为,巴黎圣母院的艺术价值难以估量。更是因为,其象征着法国艺术的巅峰,是法兰西民族的文化瑰宝。

事实上在我国,也曾发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其中较为知名的,便是对于故宫的清扫。

根据记载,那场清扫出动7万人,历经9个月,清理出25万立方米垃圾,这才使故宫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清扫的根本目的是何?这些垃圾又是从何而来?

轰轰烈烈的保护运动

在2020~2022年,一场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动,就此在全国各地依次展开。

而在广东省清远市,一处名为“南屏村”的村落,便是此次活动的重要保护对象。

据当地村民介绍,此村于宋朝年间建成。

自古以来,村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农耕劳作,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时至今日,这座村庄已有8百余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岁月的侵蚀,村落中的不少建筑,例如房屋、祠堂等。

由于大多是传统的木质结构,历经多年风吹雨打,又未加以细心保护,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损坏。

其中一些年代久远的传统建筑,由于作为支撑的木材已被腐蚀,原本光洁的墙皮也凋零脱离,其原本的面貌几乎消失殆尽,看起来破败不堪。

有关部门在得知当地情况后,立即派遣专业团队,前往南屏村进行修复工作。

在修复工作中,他们秉持着“保原貌、少加工”的原则,对村落各处的建筑,都进行了完整的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包括:对木制横梁、顶梁进行加固,而非直接将其替换;尽量以其原本的颜色,对建筑的墙壁进行补色、修复……

在对传统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过程中,有关部门始终坚持,要尽量保留其原貌,减少人为修改的痕迹。

这也充分展示出,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爱惜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活动,才能在各地如火如荼、顺顺利利地开展。

全民参与的清扫活动

虽然在近几年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动,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不过事实上,自20世纪开始,我国便实施了种种举措,对传统文物进行多方位保护。

其中较为知名的一次活动,便是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前,针对故宫开展的清扫活动。

之所以发起此次清扫活动,原因有二:一是为了保护故宫。虽然几经战乱的故宫,在整体外形上并未遭到严重损坏。

然而,自1924年后,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加之无人进行清扫,使这座72万平方米的宫殿内,早已是落满灰尘。

而且,从外观上来看,由于长期无人打理,致使故宫内外早已是杂草丛生,亟需清洁打扫。

除此之外,故宫内的不少建筑,与其他中国传统建筑类似,皆是木质结构。

因此,倘若不加以保护,长此以往,其必定会因此而萧条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因为开国大典的到来,这场拟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典礼,象征着我国彻底告别过去,走向全新未来,是一场隆重而盛大的仪式。

因此,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清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为了保证典礼得以顺利开展,相关人员联合北京人民,将包括故宫在内的整片地区,都里里外外地打扫一遍,使得这块区域焕然一新。

而且,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场清理活动,也具有一个特殊的寓意,那便是辞旧迎新。

将故宫及其他地方打扫干净,预示着我国的未来,也将一片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场耗时9个月,出动7万人的清扫、修缮活动,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不少北京市民自发加入,帮助清扫人员一同清理故宫。

除了基本的清扫、冲刷等工作外,还有专门的文物修复人员,前往故宫进行修缮工作。

由于时隔多年未加以保护,导致故宫内的不少宫殿,其中,也包括那座大名鼎鼎的养心殿,都遭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坏。

除了宫殿之外,包括地板、墙壁等局部地区,同样因年代久远,导致不少地方出现裂痕,如果不加以修复,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修复过程中,修理人员也始终坚守“保留原貌,将修复痕迹尽量隐去”的原则。

让之后前来参观的每一位游客,都能欣赏其原本的风貌。

因此,在进行修缮工作时,哪怕只是修复一小片墙壁,修复人员可能都要花上2、3天的时间,不单是确保工作质量,同样也要保证整体美观,与周围景象协调一致。

除了修复工作外,看似简单的清理工作,其实并不容易。

尽管有上万人加入这次活动,不过考虑到故宫面积广阔,有不少区域长期无人居住、打理,早已是尘烟四起、面目全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想让其归于原貌,恐怕需要下苦功夫。

以清理杂草的工作为例,这些杂草由于长期无人清理,已长有数寸之长、分布面积极广,在故宫内外皆可看到其身影。

想要将其全部清理,恐怕耗时极长。

而且,由于北京昼夜温差较大,加之这项清理工作横跨三个季节,寒风的冰冷刺骨,夏日的焦金流石,秋天的秋风萧瑟。

对于清扫人员而言,也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加上之后的定期维护,耗费的时间、精力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尽管工程浩大、困难重重,但无论是清扫人员,还是修复人员,皆是持以认真细致。

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度,誓要将故宫打扫干净,迎接之后的开国大典。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故宫内25万平方米的垃圾,被尽数清出;宫殿内的建筑结构、展览文物,也基本被尽数修复。

生生不息的文化瑰宝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于本国的文物及其保护工作,都是持以极其重视的态度。

这不单是因为,这些流传百年、历经沧桑的文物价值连城,更是因为这些文物,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国自20世纪以来,便着手于对传统文物的保护工作。

无论是浙江的丽水古城,还是山西的南禅寺,或是其他地区的其他文物,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修缮。

哪怕时隔千年,游客们仍旧可以欣赏这些传统建筑、文物的别致美感,见证本民族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