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百年传承非遗技艺 大山深处美名远扬——探寻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岗祭风径仙人粄制作技艺

从高速公路黄陂出口下来,约莫20分钟的车程,走过了省道、县道、乡道,一路“九曲十八弯”,终于来到了一栋楼房。门前,印着“罗岗祭风径仙人米”的旗帜正随风飘扬。

罗岗镇位于兴宁市北部,距兴宁市区40公里。在罗岗镇罗中村一条天然的山坑地带,有一条古道名为祭风径,曾是罗岗至邻市河源市龙川县的必经之路。而罗岗祭风径仙人米技艺,在这偏僻一隅已经“扎根”115年,无数南来北往的行人曾在这里驻足,吃上一碗仙人米。还有不少附近市、县乃至邻省食客,开车长途跋涉来此一饱口福。2022年,这项传承百年的技艺入选兴宁市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

五代相传独一味

仙人粄,又称凉粉,是由仙人草熬汁调制而成的一种流传于客家民间地区的传统小食。仙人草,又称仙草、凉粉草,在《中国医学大词典》有所记载:“茎叶秀丽,香犹蒮檀,夏日取汁,凝坚成状”,有“泽颜,疗饥”之功能,用仙人草熬制成仙人粄,可以止渴生津解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人粄是客家人喜爱的降暑食品。

仙人粄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称始于宋代,兴于清朝。而罗岗磜风径仙人粄便是其中特别的一种。

过去,在罗岗等地山区盛产仙人草,当地居民便上山采草,晒干后用来熬制仙人粄。相传,清光绪年间,当地村民曾尚宾在江西寻乌、安远一带做工,拜师学艺,掌握了制作仙人粄的技艺,后来回到家乡开始制作仙人粄。当时,他采集了当地山上的仙人草,晒干后用山泉水熬汁,加上配料碱、淀粉制成了仙人粄,成品质地优良,韧滑清爽。清宣统年间(1909年),曾尚宾在磜风径古道旁开设茶店,销售茶水、仙人粄。他制作的仙人粄深受南来北往的人们喜爱,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名声在外,不少人前来购买品尝。

为将该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曾尚宾将制作技艺传给儿子曾岸秀,曾岸秀再把技艺传给儿子曾清祥,再由曾清祥传给儿子曾远平,曾远平再传给儿子,一代接一代延续不断。老手艺传承至今已经到了第五代,积累了不少的回头客,附近不少村民也是几代人“从小吃到大”,还有不少人已经离开了本地外出工作还念着这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罗岗磜风径仙人粄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曾远平不断改良包装和产品,让更多人能吃到这一口“记忆中的味道”。“盒装打包好的仙人粄,打包好后快递寄出去,通常省内第二天就能收到,既美观又方便。”曾远平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最远还曾销售到了上海,许多顾客们口口相传,最后甚至拉起了微信群“团购”仙人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奶茶店,糖水店也大量购买仙人粄,“但是店家购买通常需求量都比较大,将成品运过去运费太高,且保质期相对短,不划算。”为了满足这类需求,曾远平还研制了便于顾客携带的浓缩凉粉液、仙人粄粉等产品,未开封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一年,在需要时可通过对应配比的水量自己调和制作,顾客也能吃上同等品质的仙人粄。

制作

慢工熬出好品质

在罗岗磜风径仙人粄店内,只有两张桌子,几条板凳,陈设简单,满是岁月的痕迹。一进入店内,便能闻到沁人心脾的仙人草香,还有几人正坐在板凳上吃着仙人粄聊天。

袁宏辉是其中的食客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和自己的几个朋友是从龙川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车过来的,准备在这里吃上一些,再带一些回去。“以前不知道这里有家仙人粄,自己时偶然路过时发现的,当时吃下去,醇香爽口,特别解暑,一下子就好上了这一口。”袁宏辉说,吃这家仙人粄五六年来,品质一如既往地好,退休后时间多了,他更是不时就和朋友们约着一起来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期用山泉水浸泡仙人草,去除仙人草中的泥沙等杂质。

让食客一吃难忘的好品质是如何出来的?记者来到罗岗磜风径仙人粄的制作厨房,只见两个老式炉灶几乎占据了厨房的全部位置,曾远平和儿子曾师群正不时往炉灶中添柴。

两口大锅,一口正在熬煮仙人草汁,另一口锅中煮的则是仙人草汁和淀粉水混合的液体,曾师群还不时用大勺子将两种液体搅拌均匀,等两者充分混合煮沸后,倒入盆钵冷却,便成了仙人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原料准备好后,熬煮8个小时,做出仙人草汁。

“制作仙人粄的程序比较繁杂,前期需要浸泡仙人草,去除仙人草中的泥沙等杂质,将原料准备好后,熬煮8个小时,做出仙人草汁,而后和调配淀粉水混合煮沸,最后倒出冷却,整个过程需要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曾远平告诉记者,想要仙人粄成品气味芬芳,色泽乌黑发亮,晶莹剔透,富有弹性,入口爽滑,仙人草汁的熬制时间一定要足,熬制时的火候掌握也有讲究,“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制出质量上乘的产品。”曾远平说。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端午节后到中秋节前是仙人粄销售的旺季,从早上6点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来买仙人粄,通常能持续到晚上11点。为了满足客人们的需求,同时又不能降低品质,两口灶都是从早到晚不断火。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市场扩大,光是两口灶“赶工”已经无法满足销售需求了,曾远平又添置了蒸汽机、干燥机、粉碎机、包装机、不锈钢汤桶等各类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仙人草汁舀出进行过滤。

“因为一整个流程下来比较耗时,销售旺季的时候,老式灶台,新式机器同时运转,仅卖给散客有时候还是供不应求。但产品品质是第一位的,必须要有保证,不管来的客人多少,制作的流程一定不能省。”曾远平笑说,因此在淡季时,他们都会多做一些仙人草汁,主要供给一些店家。

发展

接续传承谋改进

罗岗磜风径仙人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饱含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也是无数客家人远离故土时深深的牵挂。但由于仙人粄的产品特性,想要大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依然困难。同时,家族传承的形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承人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做好的仙人粄倒出冷却。

记者了解到,目前,罗岗磜风径仙人粄制作技艺依然是通过口授相传并不断积累制作经验的方法进行传承,方法比较单一。“我们的技艺传承非常缺乏必要的文字、图片和相关数据的记载,也缺乏完整制作理论和系统总结。”提到技艺传承,曾远平坦言,自己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制作仙人粄,其中,儿子曾师群已经能接过传承的担子,但是想要完善这项技艺的历史轨迹及相关理论依然是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盆盆用心熬制的仙人粄将给各地食客带来舌尖上的甘香品味。

其次,罗岗磜风径仙人粄制作技艺属传统手工艺制作,花力气、耗时间、难挣钱,近年来愿意学习此技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以前仙人粄摊档在罗岗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现在越来越少。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年轻人更想去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想要找到并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也很难。”曾远平说。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销售渠道拓宽,扩大生产也成了主要问题之一。曾远平告诉记者:“目前是我和太太,儿子、儿媳四个人共同制作经营,一方面,我们的生产力十分有限,全部机器、炉灶开工也无法满足旺季时候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家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如何更好地扩大生产,如何适应大家的消费需求,我们也一直在探索。”

目前,曾远平和曾师群父子俩在忙于制作的同时,也不忘进行产品研究,“我们也积极对接媒体,配合宣传;对话客户,了解需求,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希望通过多方面不断地传承与发展,让这项非遗技艺走得更远、更广!”曾远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