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行“无废工地”是创建“无废城市”的重要一环,是对标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建设局持续奉行“无废工地”先进管理理念,按照少产生建筑垃圾、少浪费建筑原料、多渠道保护环境的管理模式,加强源头控制与过程管控,以点带面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创新性发展,建造模式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引导新建民用建筑和改扩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广应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2023年,平湖市新开工装配式项目24个,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8.93%,面积144.56 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住宅面积77.49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全要素保障,资源利用综合化。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编制“无废工地”创建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督促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降低实际材料损耗。对现场废弃材料进行归集、分拣分类、回收,进行二次加工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严格分类施工现场垃圾,由专业处理人员运至终端进行合规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大数据赋能,文明施工全域化。规范建筑装潢垃圾和建筑渣土的收运流程。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建筑垃圾电子联单运用,形成建筑垃圾网格化、全时段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私拉偷倒等违法行为,防止就地填埋或混入生活垃圾等不规范处置方式。同时,借助“平湖市建筑业智慧监管云平台”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场内扬尘管控等文明施工状态,大幅提升现场管理效率,为“无废工地”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步,市建设局将持续推进建筑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施工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最小化和利用最大化,推动“无废工地”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文明施工长效管理机制,为“无废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平湖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