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午餐时分,不少老人来到杏健之家长者饭堂用餐。

5月11日,临近午餐时分,位于惠城区江北街道新城社区杏健之家长者饭堂热闹起来,橙色的餐车满载包装好的餐食,从饭堂后门驶出,有序运往目的地。住在周边的老人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来到饭堂准备开饭。

住在邮电新村、今年65岁李定云是这个长者饭堂的常客。“走几步到这里很方便,价格又合适,菜式也多,我们能吃得很饱。”李定云说,同样的价格,在其他餐馆无法点到这么丰盛的午餐。此外,惠城区户籍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用餐,每天可以享受就餐补贴。如果不想堂食还可以提前订餐,饭堂的餐车会统一送到小区的取餐站点,十分方便。

可选堂食或配送

正探索为其他社会群体供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城区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长者饭堂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吃出“幸福味”。

据杏健之家长者饭堂负责人介绍,杏健之家长者饭堂以“中央厨房+配餐点”的运营模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2023年12月开始运营,截至目前每日登记就餐人数约500人,惠城区户籍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首次来就餐,提供身份证即可用餐。目前饭堂仅提供午餐,老人可以自由选择堂食或配送两种形式就餐。

近年来,长者饭堂优惠、方便、菜式丰富的优点获得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杏健之家长者饭堂在探索可持续化运营模式的同时,在优先为老人供餐的前提下,也在考虑为社会其他群体提供就餐服务。在送餐方面,考虑到有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他们也在加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更多需要用餐的老人提供上门配送的服务。

覆盖9个镇街道

建成长者饭堂(助餐点)17个

截至目前,惠城区建成长者饭堂(助餐点)17个,覆盖9个镇(街道)。在开展长者饭堂建设的过程中,各镇(街道)积极探索实践符合当地实际的运作模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服务内涵不断扩展、服务载体持续强化。

目前惠城区长者饭堂的长者配餐助餐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自建厨房服务模式,由政府出资或与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利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社区公共用房自建厨房,设置就餐场地,取得视频经营资质,以现场烹制的方式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如桥东街道东河社区金沙俊园长者饭堂、江南街道园岭社区长者饭堂、水口街道下源村长者饭堂;第二种是单位食堂专区(窗)服务模式,在企事业单位、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开辟老年助餐专区(窗),将内部餐饮资源向周边社区老人开放,如桥西街道更楼下社区惠民九如康养中心长者饭堂、江北街道新城社区杏健之家长者饭堂;第三种是餐饮企业参与助餐配餐服务模式,持证经营且具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的社会餐饮服务单位,依托社区门店设置老年助餐专区(窗)或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门店”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如桥西街道紫西岭社区爱心福站晨阳示范店助餐点、江北街道水北社区水北新村长者之家助餐点。

在桥东街道东河社区金沙俊园小区,社区利用惠民空间改造打造长者饭堂,通过“政府扶持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老人自费一点”模式,让更多老人品尝到“暖心暖胃”爱心餐。自2020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金沙俊园小区长者饭堂累计服务老年人4万余人次,通过社区治理推进长者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揭牌开业的水口街道下源村长者饭堂是惠城区首个行政村长者饭堂。水口街道通过合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将下源村250平方米百年老宅改建为长者饭堂,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解决“做饭难”“吃饭难”问题。该长者饭堂每天有近150位老人就餐,每天为就餐老人提供两荤一素、一饭一汤,一周内每天的菜谱都不重样,价格实惠。

据了解,接下来,惠城区将持续推动长者饭堂建设,做到全覆盖推进、全链条监管,保证助餐配餐安全可靠、运营服务标准规范,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周文媚 吴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