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仙足岛社区持续关注民生福祉,依托党建力量在养老服务领域上下苦功、谋作为、建体系,着力解决“居家养老”难题,以“建、安、用、做”为关键抓手,致力打造一套“有为”服务体系,探索实践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养老问题。

在“建”上立载体,打造养老服务驿站。载体是一切服务工作的立足点,更是工作开展的关键性支撑点。仙足岛社区以满足辖区老年群众对美好退休生活的新期待为奋斗目标,通过加快整合辖区“大党委”党建资源,着眼于老年群众期盼的“在身边、在周边”的急切服务需求,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依托社区服务驿站作为服务载体核心向四周居民辐射延伸,将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有效融合,并将服务触角延展到社会的每一处“神经末梢”。在生活服务方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能够就近为老年群众提供日间照料、养老便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全方位全覆盖服务;在文娱活动方面,借助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一载体,开展像健身养生、手工制作、文化讲座、普法义诊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得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安”上讲系统,谋划应急救护系统。仙足岛社区精准掌握底数,通过逐一走访摸排,采用社区数据统计共享平台,切实掌握辖区老年群体的数据情况,做到底数清、数据明;街道党工委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主动对接应急医疗救护系统服务商,主动扩权赋能社区,给予社区坚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为辖区老年群体免费安装应急医疗救护系统,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子女的担忧,守护老年群体的安全底线;三方联动反应,科技赋能服务老年群体,加速将系统终端连接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以及辖区家庭医生办公点,一旦老年人使用应急救护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实现三方联动,及时承接救助服务,快速解决突发情况。

在“用”上拓渠道,发挥银发队伍余热。仙足岛社区整合银发治理资源,针对辖区内老年群体组成多为离退休老干部的情况,仙足岛社区充分利用这些离退休老干部的丰富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整合优势资源,分类研判每位离退休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鼓励离退休老干部结合自身优势投身到社区治理当中,强化组织功能,夯实基层治理力量,通过挖掘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社区志愿者,建立起了一支银发志愿者队伍,并动员和吸纳了更多有志向、有能力的老年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从而构建起社区老年志愿者群体服务网络,增强了社区治理能力,充实了网格力量;组建文艺表演队伍,通过组建老年人文艺队伍,将原本社区散乱的文艺活动,以老年自治的方式,规模化、分类有序开展文艺活动,并在不同层级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社区获得了不少荣誉,再次激发了老年人干事创业的热情。经过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解决了基层治理人手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离退休老干部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平台。

在“做”上求实效,丰富关怀活动内涵。仙足岛社区拉近联系距离,针对80岁以上老年人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送一个蛋糕、献一条哈达、送一句祝福、唱一首生日歌、表演一个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与老年群体的距离,打通了社区与老年群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另外,还通过给辖区60岁以上老人举办生日派对,组织社工志愿者到老年群体家中为他们送上生日祝福与礼物,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送到老人心中;深化医疗服务,积极健全健康服务网络,统筹利用家庭医生等资源,对辖区老年群体中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其提供诊疗、随访、健康指导等医疗服务。仙足岛社区还与各级医院展开合作,采用定期形式,邀请医生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服务。与此同时,主动更新社区健身器材,为老年群体健身提供更加优越的硬件设施条件;借助“五五工作法”重要工作举措,依托“双报到”机制,邀请疾控中心开展健康心理教育、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消保等普法宣传,公安机关开展反诈技能等讲座活动,有效增强辖区老年群体的法治意识与反诈能力,了解科学健康养生知识;提升手工技能,邀请花艺、陶艺、剪纸以及刺绣等手工艺老师教授老年群体手工技能,丰富其退休生活,结合妇女节、重阳节以及藏族传统节日开展专题手工制品活动,全面丰富老年群体活动内容。

仙足岛社区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要持续打好“建、安、用、做”这套组合拳,充分借助党建力量和党建资源,进一步破解难题,构建好“有为”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广大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