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阆中市木兰镇大房寨村坚持把以工代赈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聚焦组织群众务工这个“牛鼻子”,通过实施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搭建务工平台,既实现了“搞建设、发报酬”,又延伸到“兴产业、提技能、聚合力”,有力巩固了脱贫成效、衔接了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政策”引航。以工代赈已不仅仅是一笔专项资金、一个专项项目,而是集就业促进、基础建设、救灾赈济、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是一项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心声高度统一的伟大事业。2023年,阆中市木兰镇大房寨村成功申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项目总投资420万元,当年4月开工建设,2024年3月底顺利完工并取得预期成效,新建道路2.9公里,实施土地整理100亩,整治山坪塘2口,修建蓄水池6口,共吸纳25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127.14万元,人均增收逾5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专班”领航。以工代赈项目采用村民自建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全面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管理项目、谋事议事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大房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责任和担当,通过成立项目推进临时党支部、选举成立项目理事会,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遵循“小会带大会、小会议原则,大会定事项”工作方法,落细落实定人定岗定酬、务工技能培训、特殊岗位设置、租购聘(询比选)等具体赈济事项,组织引导当地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和主人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产业”启航。以工代赈通过“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的“杠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大房寨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粮饲兼顾、草畜配套、生态循环”发展方向,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撬动其他资金投入200余万元,建成80亩标准能繁母牛基地,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450头,并与现有肉牛养殖合作社签订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协议,每年获得固定分红4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技能”助航。坚持以“赈济”强技能,以技能谋发展,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和以工代训,采取“培训+上岗”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劳务技能、岗位就业培训,推进构建“洋博士+土专家”“短期+长期”的培训模式,持续开展施工技术、种植养殖技术等专项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致富能力。目前,木兰镇大房寨村联合当地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肉牛养殖、饲草种植和其他产业技能培训5期800人次,培育当地产业骨干10余人、技能民工100余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空前高涨。(郑东、肖兴华、张聃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