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的一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收到一封来信,是原三五九旅的老战友马希良寄来的。时隔四十多年再次取得联系,王震感到很高兴,但信中的内容却让他有些不明所以。

“老首长,您还记得45年前,咱们部队在湖北向一个廖姓地主借到的1000担救命粮吗?”

王震很奇怪,虽然当年确实有人帮三五九旅缓解了温饱之急,但他对这个廖地主却闻所未闻。为了解事情真相,王震亲自进行调查,一段发生于45年前的军民佳话也逐渐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外交困 粮草告急

1944年10月,随着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遭到美国的原子弹袭击,原本在亚洲战场上耀武扬威的日本侵略者,势头也逐渐日薄西山。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暗处的蒋介石并没有沉浸于重获和平的喜悦中,而是悄悄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的各大解放区。

次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在重庆谈判中签订的“双十协定”,召集36万大军率先向兵力薄弱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彼时,留在那里的兵力仅有六万人,远无法抵抗蒋介石装备精良的大军。直至9月,国民党已在河南洛阳、登封等地形成包围圈,中原解放区局势万分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区是我党的军事心血,中原解放区更是我党各大解放区的核心枢纽。一旦被敌人攻占,对我党来说无疑是毁灭性打击。为粉碎敌人阴谋,毛主席下令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震,率三五九旅进行反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破敌人的禁锢。

王震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早在抗战时就颇有威名,这次也同样没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他的带领下,三五九旅这支“钢铁之师”在双沟、唐河等地连战连捷,使敌人被打得方寸大乱。几场胜仗过后,王震决定率部回洛阳店休整,结果在经过环潭镇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

原来,连续多日的辗转奔波,让长久处于高压状态下的战士们心力交瘁,精神状态很差。最关键的是,他们有限的粮食也断供了,这下整个三五九旅都陷入了温饱危机中。更祸不单行的是,刚到环潭镇不久,他们就赶上了一场罕见大雪,这让战士们的士气更低迷了。

彼时的三五九旅内外交困,内部面临着粮食紧缺、寒冷天气的折磨,外部还要警惕着会卷土重来的敌军。因为附近仍有国民党的守军,王震和他的部队无法向外寻求物资援助,王震为此专门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王恩茂提议去地方上筹粮,王震点头,随即又补充一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这种情况,县城咱们肯定去不成,不如先去找地方上的同志帮帮忙,看他们能不能给筹些粮草来。”

众人皆是一筹莫展,虽然他们认为这样做多少有些冒险,但为了不让战士们饿肚子,也只能斗胆碰碰运气了。旅长郭鹏和王恩茂找到了李实,他当时担任鄂北行署专员。二人希望李实可以出面帮三五九旅解决最紧要的粮食问题,可李实听后却有些左右为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当时鄂北的行署机关才刚成立不久,内部的办事人员加上李实也没几个。虽说人手紧缺,但这里的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整日为豫鄂沿线的事务奔波。但尽管如此,为了早日帮部队解决困难,李实还是答应了三五九旅的请求。只是,要如何快速筹到足够的粮食呢?

名门老太 仗义出手

李实本来打算,出钱去国统区买些粮食回来。但他转念一想,这样一来会暴露自己身份,二来那边的粮食价格昂贵,手头上的资金也不一定充裕。这时,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此人便是环潭镇的首富廖友湘。

廖家在环潭镇方圆百里内都名望极高,民国时期,廖老太爷廖临轩白手起家,靠着自身努力开创了“廖信记”、“廖爱记”和“廖利记”三大膏盐商号。虽然坐拥无数财富,但廖临轩性情率真正直,从不做任何危害百姓的勾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据说抗战爆发初期,蒋介石曾经派出一支部队去廖家谈合作,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廖临轩早就听说过国民党这些年犯下的种种恶行,自不会同这样的部队为伍。前来游说的国民党团长虽然气恼,可一想到廖家那五千多个手持刀枪棍棒的精壮佃农,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了。

但对于共产党,廖临轩虽然没有公开亮明态度,但私下也为李先念的部队捐了几次钱财和物资。在他之后,廖家人也断断续续的帮过八路军几次。不难看出,廖家人都是善恶分明之人,但他们和共产党毕竟交集不多,如果前去借粮,廖家会痛快的答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实硬着头皮来到了廖家。他本来是想找廖友湘的,没成想那天他和儿子廖复初都不在家,只有祖母毛老太在。毛老太出身名门,年轻是也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嫁给廖临轩后,她更是竭尽心力,一边帮丈夫打理生意,一边操持着家事。

一晃多年,毛老太已经年过九旬。管家告诉李实,毛老太生性喜好安静,平日里鲜少见客。但听说是共产党的同志来拜访,她还是“破例”了一回。在仆人的搀扶下,身形瘦削、精神矍铄的毛老太拄着拐杖走了出来。李实连忙上前问好,毛老太问他有何请求,李实答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辈来贵府只为给解放军部队求得粮草千担,别无他求!”

毛老太听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扭头对管家叮嘱几句,管家立刻会意的带着李实来到了廖家的仓库。让李实感到意外的是,管家不仅给他和运输队搬出了一千担大米,还给他们拿了不少新鲜的蔬菜和猪肉、羊肉。李实过意不去写下了欠条,但毛老太却将它直接撕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我老婆子虽然不怎么出门,但也不是孤陋寡闻!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你们都是为了老百姓打仗的大英雄。只要能让国家恢复天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千担粮食算什么?不用打欠条,就当是我们廖家捐给共产党的吧!”

李实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向毛老太表示感谢。正因为廖家的“雪中送炭”,王震的三五九旅最终才得以度过难关,成功跳出敌人包围圈。这之后,廖家和共产党便没再联络,直到45年后马希良寄来那封信。王震终于理清了真相,可廖家为何忽然在这时提及此事呢?

中道败落 我党相助

对比逃过一劫的王震和三五九旅,后来的廖家就没那么走运了。毛老太的孙子廖复初成为廖家家主后不久,便做了件“大事”——在国民党眼皮子底下,救走了被追捕的徐涤非等三明我党同志。这之后,廖家便被国民党列入了黑名单,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对待。

1947年,廖家名下的“廖利记”盐矿停产,本就资产缩水的廖家,又因为国民党的打压被敲诈了八十余两黄金。2年后新中国成立,新兴的熬盐技术不断兴起,廖家的盐厂生意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廖家的家业不断衰败,廖复初自己也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曾经多次支援抗战的他,好不容易当上了当地的民意代表,却被人扣上了“镇压并杀害共产党人”的莫须有罪名。本来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转眼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恶地主。

可事实上,尽管抗战时的廖家确实有一支由廖家家丁组成的矿警队,可如今也已是国民党的羽翼了。他们深受国民党反动思想的荼毒,到处烧杀抢掠,搅得民众们无法安生。而廖复初虽然是矿警队的前主子,但也没指使他们去干坏事。然而,狡猾的国民党可不会理会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国民党反动派当然也知道,他们的行为是缺乏证据的,但为了逼迫廖复初认罪,他们还是将他关进了监狱。就这样,廖复初在狱中呆了数年,直到鬓角斑白时才获释出狱。离开监狱后,廖复初有两件事要抓紧办完,一件是为自己洗刷冤屈,另一件则是去武汉和亲人团聚。

不过,这两件事看起来都有些困难。在李富春服刑的这些年里,曾经参与过借粮事件的当事人都已相继去世,想找到一个能证明的人宛如大海捞针。没人能作证廖家曾向三五九旅借过粮,廖复初头上的“反动派”帽子就摘不掉,要当一辈子的“黑户”。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一时间,廖复初没了主意。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一则报纸上的文章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文章名为《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是由李实口述、马希良负责撰写的,讲述的正是45年前廖家的毛老太慷慨借粮的事迹。

不过,由于此时的李实已经去世,所以廖复初只能找到马希良求助。马希良见到了廖复初很惊讶,同时对他这些年的遭遇也深表同情。他的确很想帮忙,但马希良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战士,而且已经离开部队很多年了。不过,马希良还是替他给王震写了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收到信件的王震,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即便开始处理廖复初的平反工作。1991年10月1日,廖复初终于恢复名誉,拿到了200元的国家补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廖家的历史功绩不容小觑,而国家也绝不会令好人心寒,让伤害人民的坏人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