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是欧美使出浑身解数仍难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血洗”全球市场。

在这场动辄就需要几百亿投入的战争中,人们不经意间忽视了另一场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规模却相形见绌的战争。

这是一家2023年总营收仅仅18.8亿元的“小公司”的战争,它在正面击溃美国巨头后,如今再次正面硬刚美国政府!

中国汽车崛起中的另一场战争

中国汽车崛起中的另一场战争

2021年2月,美国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创始人大卫·霍尔走出公司大门,不舍地回头看着这个倾注了38心血的公司——他被董事会罢免了全部公司职务。

只是不知道,大卫·霍尔回头时有没有想起4年前那略显狂傲的话语:“正有上百个愤怒的骑手,气喘吁吁地追赶”,“我们是领先的独行者,终点线就在眼前”。

2017年,在大卫·霍尔看来,“骑手”们理应“愤怒”。

彼时,人们已经明确了汽车产业的新未来——新能源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必然要走上智能化辅助驾驶甚至是自动驾驶的道路。

至于智能驾驶的核心零部件,相当于汽车眼睛的激光雷达几乎已经被Velodyne垄断,牢牢占据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多数像禾赛科技这样的“骑手”只不过是刚刚进入这一赛道的新生儿罢了。

不过,大卫·霍尔还是低估了中国及中国企业。

曾经,部分中国企业在面对外资强大的技术优势时,往往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即用较低性能但高性价比的产品先攻下低端市场,然后再慢慢蚕食外资占优的高端市场。

初出茅庐的禾赛科技非常大胆,直接瞄准Velodyne,做高性能产品,与世界顶级客户共同打磨领先行业的技术。

不过,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也知道,一味模仿先进企业的成熟产品确实更容易,但如此一来,企业的立身之本又在哪里?

“不做一样的产品,这是一种孤傲。”

下定了决心,禾赛科技第二款产品的设计看起来相当冒险,与当时Velodyne定义出来的市场主流形态皆不相同,极大增加了客户的兼容难度。

幸而,与世界顶级客户们合作带来的经验,让禾赛科技的产品真正切中了市场的需求。

禾赛科技一炮而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手对垒,胜负往往只在一瞬之间,禾赛科技正在蒸蒸日上,Velodyne的傲慢却给自己挖了个坑。

Velodyne认为,中国数十年发展虽然创造出诸多奇迹,却一直未曾在汽车领域突破过西方的技术壁垒。因此能够率先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将激光雷达放到量产车型上的,必然是欧美或日韩车企。

于是,Velodyne并未在中国设立仓库,一旦其产品出现需要返修的质量问题,中国企业们就需要等上至少3个月的时间。

这对于正在快速发展智能驾驶的中国企业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反观禾赛科技,因为本就是中国企业,自然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仅需要2天时间,所有有问题产品就都能被替换。

更令中国企业气愤的是,Velodyne竟然将未经检验的产品发往中国。

2018年,百度原本同时使用Velodyne和禾赛科技的产品,然而有一次在收到的仅仅几十个Velodyne产品中,百度就发现了上百个需要返修的问题,一气之下百度直接将Velodyne后续寄来的一批精挑细选的“金标”产品“拆都没拆就退回去了”。

这一系列傲慢操作,使得Velodyne亲手葬送了自己,将市场拱手让给禾赛科技。

根据咨询公司Yole Developemen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禾赛科技的市场份额还仅为3%,但转年,禾赛科技的市场份额就暴涨到47%,稳居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榜首。

而曾经的美国巨头Velodyne,只能与Ouster合并更名为Ouster抱团取暖,并成为统计数据中微不足道的other。

禾赛科技的胜利,成功扫清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道路上的技术阻碍。

年入18亿也值得被制裁?

年入18亿也值得被制裁?

“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可能无疾而终,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特斯拉CEO马斯克早已不只一次表达类似观点,特斯拉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只依靠摄像头)确实也凭实力带动了不少粉丝与友商的追随。

“人类开车不就是用眼睛?”这已经是不少马斯克支持者的固定话术。

激光雷达真的要消失了?就连李一帆都曾开玩笑说,自己每天醒来手机里100条微信,其中99条都是问怎么看待纯视觉。

但或许,美国政府已经给出了答案。

美东时间2024年1月31日,美国突然将禾赛科技列入“中国涉军企业(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名单中。

要知道曾进入该名单的还有华为、中芯国际、大疆、360等一众知名中国企业,相比那些几千亿、几百亿年营收的企业,禾赛科技这样一个经历三连跳才年入18.8亿的“小公司”就有那么点相形见绌了。

想必,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可能要消失的激光雷达,和一个18.8亿的营收就选择“制裁”禾赛科技。

简单分析就能看出问题。

早在特斯拉进行路线选择时,激光雷达的价格高昂,纯视觉摄像头模组的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约8%-15%。

然而正如大多数人们认知那般,中国企业会将产业打成“白菜价”。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禾赛科技直接将“成本不变,激光雷达性能提升一倍;性能不变,激光雷达成本降低一倍”作为公司的基本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禾赛科技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到2022年前9个月间,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平均售价正在不断降低,从1.74万美元已经降低到3100美元。

若是根据禾赛科技2023年年报估算,那么激光雷达平均售价已经降低到约7955元(约合1099美元),已经不足2019年平均售价的10%。

得益于此,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不断下探,截至2024年3月,已经有定价仅16万元左右的车型同样开始搭载激光雷达。

小米产业投资总经理、管理合伙人孙昌旭就曾分析,中国公司擅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如果价格降下来的话,激光雷达感知到的信息更全面精准,用户体验更好,那未来传感器融合自然就是大家的选择。

简单来讲,那就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反正一个东西如果没有很贵,那么不论对安全提升有多少,加上去就是比不加要强。

市场也已经给出答案,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 (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新车44.03万辆,合计57.09万颗,同比增长341.19%。

在此基础上,更有咨询公司大胆预测,2024年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增长将达160%,到2030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如此前景,也难怪美国政府虎视眈眈。

就是已经成为行业龙头的禾赛科技有点难受,股价一度单日暴跌46%,如今总市值仅为6.56亿美元,已跌去IPO首发市值近74%。

禾赛科技急需反击。

正面硬刚,能赢?

“你没有看过这么好看激光雷达!”

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雷军颇为得意地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介绍,右手所指之初,正是小米SU7顶部搭载的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既是禾赛科技的投资人,又是禾赛科技硬刚美国政府的“优秀导师”。

2021年,彼时的禾赛科技刚刚拿到小米3.74亿美元的D轮投资,就亲眼见证了小米硬刚美国政府全过程。

2021年1月14日,小米被美国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中,月底小米就迅速起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财政部。

正是这场诉讼案让人们看清美国政府的儿戏程度。

在诉讼中,美国国防部仅仅提供了两页纸的证据文件,分别讲述了两个事实,而美国国防部正是基于这两个事实得出小米符合“中国涉军企业”这一结论的:

1.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表彰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小米在年报中提到了投资5G和AI的五年计划,5G和AI均被美国国防部认定为重要的现代军事技术。

然而,那个表彰的获奖者还包括老干妈辣椒酱,只是为了庆祝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而已。至于5G和AI,如今又有哪家高科技公司没有去涉及呢?

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据,就连美国国防部在口头辩论时,都大言不惭地承认没发现任何有关小米涉军转让技术的行为。

最终,小米毫不意外地胜诉。美国彭博社在文章中评论道:“小米胜诉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与美政府在交锋中获得了‘罕见的胜利’”。

可见,美国所谓“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完全是莫须有的,甚至可能是受人指使的。

还记得曾经被禾赛科技击败的Velodyne吗?自从合并成Ouster后,就一直在和禾赛科技打官司。

就在前段时间,禾赛科技直言这次制裁是ouster搞的鬼。

手下败将而已。2024年5月13日,曾正面击溃美国激光雷达巨头的禾赛科技,只得再次选择正面硬刚美国国防部,一纸诉状递交华盛顿联邦法院。

不过,禾赛科技或许未必会真有多怕这个所谓的制裁,自己就是行业龙头,全球最强大、最有前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在中国,甚至就连人人揪心的芯片,禾赛科技都已经早在2017年就开始自研,至今已经发布多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敲响纳斯达克钟声,李一帆曾说“我们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有禾赛应得的江湖地位。”

彼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便是禾赛“江湖地位”的体现。

如今,可能就连李一帆都没想到,禾赛的“江湖地位”提升太快了。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