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7日《焦作晚报》B06版

《论语》亲仁,仁者爱人

郑小九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博士后,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组成员、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道德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加拿大《文化中国》等发表文章90余篇。

李乐观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优秀基层宣讲员

中原经济区优秀社科工作者

郑州西亚斯学院兼职教授

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政协第十五届焦作市委员

焦作市作协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乐观(左一)和郑小九合影。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暮春浅夏、草长莺飞的季节,李乐观和郑小九就《论语》中的亲仁观念,进行了一场对话。

里仁为美

郑小九:仁的本意是对人心存善意,相亲相爱,强调我对别人好,主要是单向的,结果可能是相互的,如后面引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但“仁”本身不是相互的。后经孔子的发展,成为广义的道德范畴,也是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给每个人树立了一座灯塔,这个灯塔闪耀着智慧的人文之光,既崇高又远大。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然而,孔子所谓的仁亦绝非遥不可及,而是那样的触手可得。“我欲仁,斯仁至矣。”它内化于日用伦常、行走坐卧、社会交往之中。

李乐观:《论语》里,孔子从未给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致使人们对仁的理解充满了想象张力和不确定性,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没有哪一个弟子到达了仁的境界,但他们一直行走在及仁的路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种有难度的道德自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慎独体验,甚至让个别学生知难而退,产生了抗拒。比如冉求就曾公开向老师坦白,表明自己在求仁的道路上力不从心。孔子谆谆教导,鼓励冉求就近取材,求仁得仁,进而打开“画地为牢”“中途而废”的心结。

郑小九:与仁关系较近的字是和,仁爱推广开来就会社会和谐。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理想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和”是以“不同”作为前提的。因为矛盾的差异性是绝对存在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要处理好、协调好各种矛盾关系,就必须尊重差异,承认事物和人的多样性,以广阔的胸襟、宽容的情怀去接纳不同的对象,去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李乐观:《论语》中的仁也有“和而不同”的表达,同样是问仁,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如告诉樊迟,仁的根本在于爱人;点拨仲弓,仁的重点是与人相处时让其感觉舒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司马牛,行仁的关键在于先做后说,“其言也讱”;鼓励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可见,仁是一种全德,是成圣成贤的必备品质。所谓“和而不同”,“和”是得仁的自然结果,“不同”是行仁的各种路径。孔子讲的行仁之方有两种,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利人达人”。

援仁入礼

郑小九: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瓦釜雷鸣,诸侯们四处征战杀伐,摧毁的不仅是百姓家国田园,还摧毁了自西周初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内心遵守传承的精神秩序。道德沦丧,唯利是图,混乱的社会现实严重伤害了人们对传统周礼的真实情感,礼乐教化渐次沦为空洞的形式和虚伪的装潢,重建礼乐,迫在眉睫。

李乐观:孔子痛感今不如昔,他知道单纯地谈论恢复礼乐秩序,恐怕已无可能,只有将原本维系社会秩序的礼扩展开来,变成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和体验的日常生活。这样,原先僵硬而带有强制性的礼,被赋予普遍性的伦常价值,从而将礼制与人们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这就是“援仁入礼”。

郑小九:仁是礼的精神实质,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一种社会规范必须具有普遍的道德基础。要让人们遵守礼制,就要看礼乐中有没有仁的精神存在。只有这样,遵守礼乐秩序才能变为道德自觉,否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李乐观:有了仁的加持,原先单纯为贵族阶层服务的礼便“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礼的内涵大大丰富,演变为社会各阶层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修己有道,修身有范,人人各安其位,各奉其职,各司其事,上下有差,长幼有序,社会达到安定和谐的理想状态。

仁者爱人

郑小九:在孔子看来,人人须有仁爱之心,仁爱是礼乐的道德根基。礼乐不是单纯的形式,如果不与仁爱结合在一起,就是徒有其表,就是虚伪的、多余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爱的实践任重道远,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循礼的规范,时时检束自己,即便独处时也不懈怠放纵。

李乐观:“仁者爱人”,这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爱,最后发展为广施济众的博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的情怀不只表现在“爱人”,还表现在“为人”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郑小九:在爱人方面,孔子关于友谊的思想为儒家的友谊观确立了高尚的基调。一方面,人需要友谊,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另一方面,朋友关系不能建立在满足个人私欲的基础之上,不能是酒肉相好、财货相恋、权势相资、声色相狭、血气相激的朋友,而是追求“君子之交”,要志同道合,以友助道,以友辅仁,同甘共苦。

李乐观:仁者与君子最相近,或者说君子修身就是达仁之境。在这个过程中,交友显得十分重要。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正直的人做朋友,同诚信的人做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做朋友,这是有益的。反之,“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歪门邪道的人做朋友,与阿谀奉承的人做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做朋友,这是有害的。故而,慎交远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大有裨益。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摄影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聂 楠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孙浩翔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