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管在历史教科书还是百度上面,都是盐铁官营可以增加一个王朝的收入。因为大家觉得去过一个王朝经营盐铁,那么它不光能获得税收还能获得这些行业的利润。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也没必要说这个事情了。但如果我说盐铁官营不仅不能增加一个王朝的财政收入,还会增加一个王朝的财政支出,你信吗?如果不信,那么说明你的思想和现实其实是脱轨的,我们太过于迷信理论,却忘了现实是理论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说下盐铁官营为什么不能增加这个王朝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盐铁官营的本质就是一场被利用的阴谋,而被利用的人就是汉武帝。当时汉武帝北击匈奴,需要大量的钱财,于是在病急乱投医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盐铁官营。而利用汉武帝达成这一阴谋的人就是桑弘羊,那么桑弘羊到底有什么阴谋,他的阴谋达到了吗?很显然他的阴谋达到了,而要了解桑弘羊的阴谋,就要了解其出身,桑弘羊出身于商人世家,本来他的一生与仕途是无缘的。正好汉武帝北击匈奴需要一个理财专家,这才让其破格选入。

而桑弘羊提出这个举措,是因为他是这个举措最大的受益人。其实很简单,如果实行盐铁官营,那么谁能管理盐铁呢?显然这个好处不会落在一般商人手里,而桑弘羊就可以利用商人世家的优势垄断整个汉朝的盐铁行业,其背后的利益可想而知,这也是他日后能成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因此这和改稻为桑一样。其初中根本不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是打着解决财政的幌子中饱私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盐铁官营的本质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只要上过班的都知道一个公司有出纳和会计,那么为什么公司不让一个人兼职会计和出纳呢?原因很简单,权与利结合必然产生腐败,因此一个公司除了老板亲戚或者最信任的人外基本不会有一个外人同时兼顾两个。盐铁官营也是一样,地方县太爷既掌握权力又掌握盐铁的利益,你想想哪个人不会动这个心思呢?

我们思考一下明清为什么贪官最盛,就是官营的结果。大明朝收入五百三十万两白银,严世蕃和他的党羽就拿了两百万两。而他们拿钱的方式就是任人唯亲,比如让县太爷的堂哥掌握一个县的盐号,你觉得这个人会经商吗?最终整个行业被弄得乌烟瘴气,比如唐宋时期扬州和益州商业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但到了明清可以说死气沉沉,整个社会甚至倒退到了商周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盐铁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是一个王朝的负担。因为在利益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虚报人数吃空饷,以及捏造损失和销售量来中饱私囊,这些都是最常规的操作,下面我们就来说下不常规的方法。那就是这些地方衙门一方面利用虚报人数吃空饷,另外一方面就是暗中扶持盐帮。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地方衙门将盐的押运信息告诉这些盐帮,然后这些盐帮劫掠盐车。

这样朝廷的盐就变成了自己的盐,而利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而这些也都是皮毛而已,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比这些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朝廷不仅完承担这些成本,还要承担盐道衙门等机构的薪资,因此整个王朝的开支又涨了一点。这也是历朝历代的通病,更是盐铁官营长久以来所存在的弊病。而且在地方的开支中,盐铁官营一直扮演着养寇自重的角色。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术业有专攻,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才能长治久安。如果越俎代庖,那么结果必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像改稻为桑一样,从理论上看农户买桑挣钱了,朝廷也赚钱了。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县令怎么会看着利益流到百姓土地呢?最终他们打着改稻为桑大肆圈占百姓土地,人们为了生存被迫加入倭寇。而即使朝廷应得的钱,还是被严世蕃等人拿走了一部分。结果就是明朝不仅没有解决财政问题,反而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