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5G-A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5G-A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由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能力,拓展5G应用维度。

2024年5月17日,5G-A建设与应用创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会上深入介绍了5G-A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通过分析5G-A技术产业的演进过程,探索如何通过网络的宽带能力提升和覆盖扩展,实现5G-A技术的商业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5G网络全球领先,融合应用规模推广

“我国5G网络建设一直遵循‘适度超前’原则,有效支撑了5G应用规模化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王志勤表示,目前,5G进入演进阶段,5G-A是5G向6G演进的中间阶段,将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5G发展定义新的目标和新的能力,为6G发展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5G-A有六大应用场景、三大类技术演进方向。王志勤表示,这六大应用场景恰好跟未来6G的应用场景类似,所以5G-A阶段将持续提升5G性能,实现高效万兆速率、千亿物联以及确定性网络。此外,5G-A也开拓了三个融合性的技术和应用场景,包括通感融合、智能网络、天地一体三大场景。

与此同时,5G-A 的六大应用场景又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技术演进方向:一是宽带能力和效率提升;二是面向垂直行业的精细化设计;三是新技术领域探索。

首先,5G-A将实现“下行万兆,上行千兆”能力,相比5G,5G-A上下行速率提升10倍。在to C侧,直播带货、3D全息体验、自动驾驶、机器视觉等应用场景对上行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A通过新频段支持、三频载波聚合、高低频载波聚合、超大阵列MIMO、双工演进、灵活频谱接入等关键使能技术进一步实现速率和带宽提升。

其次,5G RedCap可以满足物联网低成本与性能需求。王志勤表示,基于R18的5G eRedCap(超轻量化5G)具备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同时也具备了5G自身的低时延、网络切片、5GuRLLC、5GLAN、高精度授时等新能力,是目前业界比较成熟的一个技术,今年,各大运营商已经陆续启动RedCap 网络升级部署,预计2025年将实现RedCap规模商用。

最后,通感融合是支撑低空经济、探索新场景的创新探索技术。“5G-A向6G演进过程中,现有网络不仅是局限于通信,更多是增加了感知和智能等多维多技术的发展,所以通感融合是5G阶段一个很好的尝试。”王志勤表示,目前,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人机监管和避障、智慧交通、智慧海洋和林业等应用场景对5G-A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但是总体来看,感知和通信在5G阶段仍然是作为两种不同的技术体制,在设计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网络规划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分类分步骤推进5G-A技术产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于5G-A的应用场景已经跃然纸上,但各个应用场景的分类、需求各不相同,产品的演进方向也需分步走。对此,王志勤认为,5G-A阶段的网络要按需部署,即在5G的“打底网”上,根据需求来进行部署。

他介绍,IMT-2020(5G)推进组在前期已经开展了5G-A预商用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包括上下行超宽带关键技术测试、基于R18标准方案的XR增强设备测试。同时,面向应用场景实际需求,IMT-2020(5G)推进组也测试了通感设备能力和增强技术方案。

王志勤最后强调,5G-A是连接5G和6G的桥梁。我国在5G及5G-A应用中探索实践,做好5G-A产业和商业应用,为6G做好储备。ITU、3GPP已开始6G愿景和业务需求研究。积极维护ITU、3GPP在6G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全球产业各方密切沟通、形成共识,形成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我国将与全球产业各方携手同行,共同推动5G-A和6G创新发展,助力全球数字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