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今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武汉市青山区市场监管局举办活动,现场帮居民“手机变砝码”,用来判断商家的电子秤是否准确。(据5月20日极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实习生徐可欣 摄)

什么是“手机变砝码”?这是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宣传活动时经常举办的一个小环节,市民可以将自己的手机放到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量并记录重量,然后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手机立刻变成了“打鬼砝码”。因为监管部门提供的秤绝对是准确的,如果商家的秤显示的重量与标签相差太大,那么这秤就肯定有鬼!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甘肃兰州街头询问有关“手机变砝码”的话题时,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变砝码”可以遏制“鬼秤”横行,但也有部分消费者担心遭到商家的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上贴了标签就变成了“砝码”(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说实话,这个办法是挺方便的,很多人去市场买东西,的确会担心缺斤少两,也感觉商家是“玩秤”了,但是苦于没有随身携带自己的秤或砝码,以至于无从验证。有时候就算带了自己的计量器具,商家也可能会“反咬一口”,导致推诿扯皮,说不清楚。但是现在大家出门基本都会带手机,用手机计量非常方便,而且,监管部门贴的标签如果有官方标识,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权威性,戳穿“鬼秤”时也显得更加“占理”,的确是个“四两拨千斤”的好办法,值得大规模推广。

但是消费者的疑虑也很现实,智能手机可不便宜,就这么拿出来放在人家的秤上,目的还是揭露“鬼秤”,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有些商家作假也心虚,可能就会当场认怂,解决事端,但万一遇到蛮横无理的不良商贩,手机被抢被摔了,损失可就大了。连专门干这个、经验丰富的“打假博主”,都会被围堵和威胁,普通人肯定会担心维权不成,反而被卷入麻烦,遭受人身伤害。

消费者有这样的顾虑,说明当下部分市场还是存在“鬼秤”横行的歪风,一些无良商家与市场管理方沆瀣一气,欺行霸市,哪怕消费者看出他们在秤上动手脚,他们也会想出各种伎俩耍横抵赖,消灭证据,试图逃避监管。一些具体案例中,对于轻微违法的商贩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成本太低,难以形成震慑。所以,“手机变砝码”或许能让“鬼秤”无处藏身,但要让“鬼秤”无地容身,还是需要加强监管,追溯违法源头,净化市场环境,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加强监管不光是要在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之后,再来处理,再来惩治,也应更积极地承担起监管责任,各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消保委都可以定期对主要市场内的电子秤进行突击抽查,查到一起,处理一起,处理要从严,结果要公开,市场“红黑榜”之类的公示手段,让无良商家不敢再“乱动手脚”,通过严厉的、高压的、常态化的监管,督促从业商家诚信守法,童叟无欺。

唯有营造出“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气场,从每一个个案中体现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才能给消费者注入积极维权的信心和勇气。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利用“手机变砝码”“公平秤”等工具,养成当场复秤的习惯,一旦发现商家作弊,立刻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一杆秤连系着商家的诚信和消费者权益,守护好市场上每一杆秤的公平,买东西的人才能“秤”心如意,城市烟火气才能更温暖动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