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一起涉未成年人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小美与被害人大军相识于一个“剧本杀”论坛,4个月的时间,沉溺于角色扮演的小美就伙同室友诈骗大军30余万元。

“剧本杀”成为未成年人新宠,原因在于“娱乐+社交”属性让“剧本杀”满足了他们强烈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的项目。出现了一些涉及黄色、暴力、血腥内容的低俗剧本。这些“剧本杀”内容,可能会让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混淆现实和剧情,甚至效仿剧本杀中的剧情,走上歧路。

早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剧本脚本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就现实而言,监管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对行业上游剧本创作环节制定规范措施,推行未成年人分级制度,或是提高剧本发行准入门槛,从源头杜绝“问题剧本”的出现。从业者也要强化自律,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对未成年人负责的态度开展经营活动,共同营造健康良性的行业生态。剧本杀不是洪水猛兽,但就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言,守住底线、健康规范发展才有出路。总之,不能让“剧本杀”成为坑害青少年的“坏剧本”。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2日第2版

作者:木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