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班不打卡

下田最快乐

喜欢自由

活力满满

每次下地干活精力充沛

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

英语十级、排球王子

不爱肥肉、不想变胖

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

在获得2010年度三农人物特别大奖时

曾说虽然自己已经80岁了

但还很年轻, 是个“80后”

要继续为水稻事业做贡献

梦想是在“90后”的时候

实现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

这么有趣又可爱的人

你们猜出他是谁了吗?

 一别三年!从“袁梦”到圆梦,让我们用沉甸甸的丰收告慰袁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别三年!从“袁梦”到圆梦,让我们用沉甸甸的丰收告慰袁老!

2021年5月22日

我们告别了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一别三年!从“袁梦”到圆梦,让我们用沉甸甸的丰收告慰袁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别三年!从“袁梦”到圆梦,让我们用沉甸甸的丰收告慰袁老!

一转眼

三年过去了

袁隆平生前的嘱托与期望

仍句句在耳边回响

袁隆平的 事业

一直有人在接力、在传承

一次次辛勤的收获

正是对袁老最好的告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袁隆平曾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巨型稻自2017年

在湖南长沙成功培育以来

全国多地种植成功

2023年10月

在江苏省扬州市利民村

成熟收获期的“巨型稻”

身高已达1.8-2米

且颗粒饱满

亩产可达1600斤左右

2022年9月

湖北省两湖村“巨型稻”试种成功

株高达1.8-2.2米之间

亩产达到了1700斤以上

2021年11月

在浙江龙泉

袁隆平生前参与研发的新品种

巨型稻“巨丰5号”获得好收成

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

单穗实数粒比普通稻多3倍

“禾下乘凉梦”正在照进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上游新闻

2019年

袁隆平在出席

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

希望杂交水稻

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

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如今

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

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

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假以时日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也将变为美好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

2021年1月29日,在病床上的袁隆平念念不忘他定下来的产量攻关目标。身体短暂好转时的袁隆平挥笔写下了牛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袁隆平团队

从未忘记过袁隆平定下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将他的精神传承

袁隆平曾工作多年的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冲锋在前

赵炳然是湖南衡南

超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点的

主要组织人员之一

他和团队

没有辜负袁隆平的期望

2021年10月

在湖南省衡南县清竹村示范基地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603.9公斤

刷新世界纪录

时隔两年

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

杂交水稻单季亩产达到1251.5公斤

再创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许靖波团队创新集成的

再生稻“六适三高”栽培技术体系

入选湖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再生稻

顾名思义就是“能再生的水稻”

种一季可收两茬

这项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

再生稻再生季的产量和效益

2022年

在湖南省汨罗市示范的 千亩再生稻

周年亩产达到1304.3公斤

创湖南最高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2023年9月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唐文帮团队选育的

杂交水稻品种“卓两优1126”

在云南红河州百亩示范片

平均亩产1186公斤

再创世界大面积

种植水稻的高产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

袁隆平曾说:“改造1亿亩海水稻,可以多养活八千多万到一亿人口。”

海水稻的种植不仅仅可以为

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作出贡献

更可以对盐碱地、滩涂的土质

进行调整

让泛着白盐的裸露地面

变得水草丰茂

对生态环境大有裨益

2020年

我国启动“十百千”工程

该工程计划用8到10年时间

改造一亿亩盐碱地

实现盐碱地变粮仓

截至2023年

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

已突破100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高产还要优质!”袁隆平生前对镉低积累水稻育种研究攻关牵挂于心。

2023年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莉团队成功选育出

低镉品种“西子3号”

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初审

成为全球第一个

通过国家审定初审的低镉水稻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袁隆平曾告诫我们:“粮食是农民的汗水结晶,是国家的命脉所在。”

2021年4月29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为防止食品浪费、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3月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施行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

提高种子质量

发展现代种业

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

鼓励育种创新等

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年12月29日

公布

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长着“牙齿”的粮食安全保障法

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截至2023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

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

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

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

粮食丰产丰收

供给得到有力保障

这些

正是对袁隆平殷殷嘱托和期盼

最好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对袁隆平的缅怀与告慰

不只是在某一天

而是长长久久

感怀袁隆平

也不只是因为

他在水稻培育上卓有成就

还有他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

让我们深深致敬

深切缅怀

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国家统计局网站、京报网等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 琳

监审丨钟 倩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