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以经典跨越千年时空,触碰历史余温。音乐剧《飞天》以莫高窟壁画为引,将璀璨盛大的敦煌文化呈现在舞台之上,让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一个文化遗产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传播,为传统艺术瑰宝注入全新时代力量。南都记者了解到,音乐剧飞天》将作为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特约作品,于5月24日-26日在深圳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此次演出的导赏见面会于5月22日在深圳大剧院举行,音乐剧《飞天》制作人兼艺术总监李盾、戏剧导演丁见非就《飞天》的创排过程、文化意蕴及本次文博会的特别版本进行了深入交流。见面会上,主演高天鹤、李泽美现场表演《我在梦里见过你》《飞天》等剧中精彩唱段,为到场嘉宾及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音乐盛典。

根植传统文化:既东方,更中国

音乐剧《飞天》是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泽筠(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何李活(深圳)音乐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大剧院共同出品,由中央民族乐团联合制作,由海南中晟文体集团有限公司巡演运营的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以莫高窟壁画艺术为灵感,音乐剧《飞天》通过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文化守护者的故事浓缩为“守护人”和“赶路人”两个典型形象,串联起4个注重道德教化的本生故事;将上世纪30年代在敦煌的大漠风沙中,一点点现出真容的精妙壁画与文化守护者在恶劣、动荡的环境之下竭力保护文明瑰宝的经历彼此融合,悠扬的曲调和诗意的词句借由现代的视听表达成为舞台上的艺术精品,为观众献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书写一段人类文明的史诗天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人李盾在见面会上回顾了八年中创作组十次亲赴敦煌采风的经历:“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比短暂,但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却很奢侈,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八年呢?但是我愿意这么做。我和我的团队就像一群修行的人,必须带着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自律才能走进它,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

自4月末北京首演之后,《飞天》奔赴敦煌、兰州完成了两站巡演,口碑一路走高。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腻精湛的表演,扣人心弦的演唱以及彰显中式审美的舞美,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音乐剧叙事结构,结合音乐剧演唱方式和中国流行音乐经典,把戏剧的美育功能和大众化审美趋势有机结合,《飞天》以一种更具全球视野的艺术表达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精益求精,探索东方美学表达

继划时代的音乐剧《蝶》之后,李盾、三宝、关山这个中国原创音乐剧“铁三角”再度聚首,创作出了《飞天》这部兼具历史厚重感和人性温情叙事的舞台作品。为了达成最佳的舞台呈现效果,《飞天》集结了国内外顶尖创作团队和艺术家,由中国“高定时装第一人”郭培担纲服装设计,联合戏剧导演陈士争、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等节目的舞蹈总监姜洋,以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多部作品的灯光设计任冬生、造型设计贾雷,国内资深音响设计袁闯、世界知名的柏林多媒体内容设计公司flora&faunavisions的创始人Leigh Sachwitz等,精益求精地在媒介质感、表达形式等方面从不同层面赋予《飞天》以全新的视听面貌。

本次亮相文博会的《飞天》,是由戏剧导演丁见非微调编排的特别版本,李盾仍旧用“量子纠缠”的理论阐述这次尝试:“每一位艺术家的加入都会和作品之间产生奇妙的反应,这种纠缠会贯穿创作到表演的每个环节。”正因为如此,他对这一场相遇和最终的舞台演绎信心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见非表示,自己三次与《飞天》结缘,参与此次微调工作,主要是对于原剧本文学创作的回归,将四个本生故事进行更多的呈现。音乐剧有其规律,在回归创作的过程中,围绕着“在音乐中做文章,从文章中找音乐”的宗旨,通过戏剧性和文学性的表达,赋予这部剧整体性的呈现。

李盾强调,音乐剧《飞天》是“触达人心的艺术滋养”,两位主演也对角色进行了深入的钻研,高天鹤在研读剧本和相关的论著后感慨万千,“我能感觉到燃烧在‘赶路人’内心炙热激情的火焰,是理想主义者的乐观积极支撑着他回到莫高窟,步步向前,安身于奔赴理想的艰难险途。重重的磨难让他日渐成熟,不变的热爱才是力量的来源。”

“守护人”的故事让李泽美备受鼓舞,“想用脆弱且坚强、孤独却完满、平凡而伟大来形容她。她既做到了如沙枣花般的坚韧勇敢,也如九色鹿一般纯真善良,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传承’二字的含义。”

泽筠(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绎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深圳,《飞天》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第一次与《飞天》结缘是在剧本朗读会;后来越走进《飞天》愈发感动,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加深了作为出品人的使命感。音乐剧虽然是西方的表现形式,主创团队也作为一群赶路人,希望能够借助这种形式,把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呈现在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