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银川5月23日电 (记者穆国虎)盐池有盐碱地1.2万亩,如何用好盐碱地,一直以来是困扰当地干部群众的难题。近年来,盐池县引进东部的渔业养殖、藻类加工企业,建起万亩盐碱生物科技产业园。

宁夏盐池县土壤含盐量高,年降水量约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属于典型的内陆蒸发性盐渍区域。

为科学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盐池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盐池县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盐池县新大泽以及盐池县蓝怡3家企业,并于2022年启动了盐碱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工作,鼓励企业通过生态化利用、养殖模式创新,建成“螺旋藻+虾、蟹、丰年虫及高端饲料”的单品可销售、互相可转化的循环产业链和循环产业园。

穿过几片盐碱地,再翻过几座黄土梁,就来到了盐池县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就建在这荒滩地上。“我们研究出‘光藻渔碳中和循环养殖技术’,不仅突破了内地养殖南美白对虾、青蟹技术的难关,也填补了西北地区活虾养殖市场的‘空白’。”该公司生产厂长徐新说,去年公司把52亩盐碱地打造成盐池县首批青蟹养殖基地,预计亩产可增收万元以上。园内企业生产的优质绿色螺旋藻系列产品畅销海外。

同时,盐池县科技局充分发挥东西部合作平台作用,积极联系青岛大学等水产养殖专家,引进盐碱地虾蟹高效淡化、盐碱地虾蟹水质调控、盐碱地虾蟹混养模式构建等新技术,为企业提供虾蟹长期应激、病毒感染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切实做好科技支撑。

因地制宜,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实现产业良性发展,盐池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