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农民们操作育秧机。人民网 范尧摄

人民网泰州5月23日电 (王丹丹)时值小满,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季,水稻也进入了育秧的关键期。在泰州兴化市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农民们正熟练操作双盘育秧机,忙着播种育秧。

“这3亩秧苗可以种200亩稻田,一般1周出芽,3周左右就可以移栽。”当地农技员刘昌勤说,与传统育秧相比,机械化水稻精准育秧更加均匀、节省成本、高产稳产,大大提升了育秧的效率和质量。

兴化向来有“鱼米之乡”之称,拥有百万亩水稻种植规模。在3800亩的兴化市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里,统一育秧正在进行,秧池面积达60亩,可实施机械化育秧2000盘,预计6月底完成大田移栽。

截至目前,兴化全市水稻育秧已播育60%以上,集中育供秧面积1.2万亩,预计机插秧面积110万亩以上,水稻机栽插水平达到9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们在基地育秧中心集中作业。周社根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们在秧盘上覆薄膜。人民网 范尧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在秧盘上覆薄膜。人民网 范尧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在地膜上压土块。人民网 范尧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农民育秧忙。周社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