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一名外籍参观者在宝安区展台前试戴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剧《甪端》的两名萌趣“御猫”小演员现身文博会展馆中。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开幕,8大展馆展出的文化精品及特色项目绝对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不虚此行。参观者们拍视频、拍照简直停不下来,一站式、沉浸式饱览各地文化产业精品。文博会再次靠实力出圈、圈粉无数。

 广东综合展区

  精选8个文化科技创新大模型

广东综合展区,重点展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发展场景,分置两大板块。文化科技创新板块,设置“大模型产业应用厅”,精选8个大模型。特色文化产业板块,设置“广东文艺精品”“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展区。广东展团突出服务企业、扩大交易,围绕促交易促消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搭建“粤文购”、信息服务、功能专区以及直播等四大交易平台,板块化组织产品推介、专题发布、现场促销、精品拍卖、金融对接、行业交流等六大系列60多项活动,开展商务配对、促消费、品牌推广、招商招展、行业发布等五大专项服务。

 “大湾区馆”

  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

从鹏城实验室的国内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到深圳云天励飞的深目AI模盒与云天天书AI智慧治理大脑,本届文博会上,广东展团以“勇立潮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统一形象、整体布局、突出交易,主打文化科技融合新场景,全省21个市、381家文化企业,协同文化央企以及香港、澳门,携2万件文化产品,在第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大湾区馆”集中亮相。全馆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以调研考察主通道为主轴,以综合展区为中心,辐射链接地区线、产业线两线。

香港创意馆

  交通工具变身机械人

香港创意馆此次展览邀请九位艺术家、设计家,以及九个品牌参加,以四个区域分主题展示他们最新的作品。如在第一区域呈现的2×3米两幅巨型壁画。其中一幅作品由二十一个画面拼合而成,是隐含十八区景观的香港风景画,美不胜收;另一幅则上下对称,以香港的未来为主题,呈现香港的想象空间,玩味与创意十足。在第二区域,展示两位以香港生活为素材的艺术玩具设计师作品,由交通工具启发而来的“香港重机系列”──交通工具变身机械人;由舞狮衍生的“瑞兽勇者”,甚至由广府俚语变成的“三脚猫”摆设等,满载温度。

 澳门创意馆

  主打“澳门元素”影视作品

澳门独特的文化底蕴、东西融合的特色建筑、多元的城市风貌,吸引不少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影视作品到澳门取景,透过镜头呈现千姿百态的澳门。澳门文化局积极推动业界产出更多澳门主题影视作品,同时,透过组织业界参展博览会,向外推广澳门的影视服务,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南光文创多方位开拓文化创意、影视、体育以及舞台戏剧创作与演出业务,投资出品的电视剧《湾区儿女》《青春之城》先后在CCTV-1播出;创作依托澳门世界文化遗产郑家大屋的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成功演出50场。

参观者们“挖宝”

  体验“色香味”直观互动

以台湾复古街景及大型天灯布展的台湾主题馆引进代表台湾生活文化的特产及美食厂商共33家。今年首次参展的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在文博会现场准备了丰富的台湾旅游信息,等参展观众“挖宝”。“现场肯定能带动销量,要是能招到代理商那就更理想了”,现场一商铺负责人对此次文博之旅充满期待。展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台湾好时光”一方面重点推介“宝岛”的旅游特色,同时也希望通过色香味的直观互动让大家感受台湾的特色。“对于厂商们而言,也希望可以推广品牌,促进交易量提升。促进多方的交流和互动”。

 越剧“顶流”李云霄

  现场演绎《梁祝》

5月23日下午,文博会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浙江展区前,经典越剧《梁祝》的上演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观众。越剧演员李云霄演出结束后表示,越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年轻的越剧传承人,能够将越剧带到文博会现场交流,很荣幸很有意义,也受益匪浅,在文博会现场感受到了各地文化创新成果的同时,还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推销”传统手工艺品

  潜在合作客户“找”上门

贵州主题馆以“多彩公园省 湾区后花园”为主题亮相11号馆。作为展商,贵州媚娑霓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韦厚珍是第四次参加文博会,这次带来了斗纹布、蜡染产品、扎染T恤、龙偶、传统技艺手提包等传统手工艺品,产品种类就有三百余种。让韦厚珍满意的是,首日已经有两个潜在合作客户“找”上门来。

  VR版“本色中国”

  带给市民真切感受

山东的牡丹、四川的“熊猫”、北京的“故宫”、宁夏的枸杞还有“雪豹”,在文博会15号馆的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各地参展商不仅展出当地传统文化特色,还展示出“文化+新技术”的文化新动能,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15号馆最大特色就是传统文化与技术的结合产生的新风尚、新体验、新感受。比如北京展区展出的VR版的“本色中国”,选取中国最具代表特色的50个景观,收录到VR,市民只要戴上VR眼镜就能真切感受到这些景观。这一产品被列为中宣部重点外宣项目,赠送给200多个国家大使作为礼物,售卖出10多万套。

统筹:张小玲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张艳丽 谢萌

覃仕林 焦明梁 张小玲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赵炎雄 许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