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了,昼长夜短,睡觉时间又变得金贵起来。静安区三泉路东康集贸市场外的巷子里,有一家名叫崇明生鲜的果蔬小店,每天清早就开始叫卖。女声,清脆,嘹亮,有穿透力,单调重复,力压周边店家,成为对面居民楼里集中投诉的对象。

“我也知道周边人家有意见。但是我也很无奈,一大家子在这里做生意,想多赚点钱。”面对记者的询问,店家态度很诚恳,说“喊一喊,也许就多一个顾客,多卖一把青菜。我们以后会小声点,但也希望周边居民多包容多谅解。”

 上海这里的居民崩溃:一大早就开始喊!报警、投诉都没用?店家诉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海这里的居民崩溃:一大早就开始喊!报警、投诉都没用?店家诉苦…

果蔬店清晨叫卖何时了?

从东康集贸市场出来,右边是自行车棚,墙那边是兴泉小区,左边则是崇明生鲜果蔬店等门面。5月24日上午10点半,市场门前这条巷子里,依然人来人往。果蔬店的女店家手捧一只切开的香瓜,一边吆喝叫卖,一边请路人品尝。虽然旁边的店家也在叫卖,但是声量一比,显然高不过果蔬店。记者特地走近观察,女店家叫卖时的确没有用扬声器。

投诉人鞠先生站在兴泉小区自家窗口,能够清楚地看到这家果蔬店。“店家的叫卖声声入耳,单调重复。我们把窗户关了,窗帘拉上,还是隔不断她的声音。实在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鞠先生说,这家店开了两三个月,时间不算长。

“一开始那店里是用小喇叭喊,我们去交涉过,店家不当回事。我们还报过几次警,打过几次12345。最近,可能是相关部门打过招呼,小喇叭算是收起来了。但是女店家的嗓门,绝对不输给原来的扬小喇叭。

鞠先生家楼上的邻居也对这家果蔬店的叫卖声表示反感。“家里有小孩子,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这家店早上喊那么早,有时候中午傍晚还要喊一会。喊得我们很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鞠先生说,他跟邻居们都投诉过,警也报了。但是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现在是夏天。天气热,晚上时间短,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们都很重要。“我们理解商家,做点小生意不容易。但是,也希望商家能设身处地地为周边邻居考虑考虑,和气生财。”

多喊一声能多招一个顾客

果蔬店收银台的小伙子告诉记者,每天在店门口叫卖的女子是他姐姐。

如果生意好做,谁愿意每天口干舌燥在那里叫卖?我们不就是想多卖俩钱嘛!我们多喊一声,也许就多来一个顾客,多卖掉一把青菜。我们一家人的生计就靠这个店。”

店家告诉记者,店开了三个月,前期投入20多万元。加盟费、店租占大头。一家四个人,还请了两个亲友在店里帮忙。这一大家子,店开不下去,本钱回不来,日子会很难过。

这家果蔬店在东康集贸市场东门外,从这条巷子去集贸市场买菜的人,都会经过果蔬店门口。在店里帮忙的“三叔”说,他们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喊进店里来。“我们给周边居民提供的蔬菜不仅仅品质好,价钱还便宜。”“三叔”拿起一把红米苋说,他们进货都要1.5元一斤,买给周边居民仅1.8元一斤。“他们可以到市场里面去看看,没3元一斤能买到这么好的米苋?我们实实在在地给周边居民让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叔”一边叫屈一边诉苦,说他们这一大家子,每天晚上忙到10点打烊,洗洗澡睡下,都十一二点了,早上4点半又要来店里上菜。即使这么辛苦,第一个月亏了两万多元,到这个月,才基本打平。“小本买卖,赚不到钱,前期投入那么多,我们有多难?投诉我们的人想过没有?”

收银台小伙子告诉记者,由于周边居民投诉,相关部门来过好几次了。

“管理部门的意思是,只要我们不用扬声器,不用小喇叭,他们就不管。不过,我们想在这里把生意做下去,接下来也会改变营销方式,尽量不给周边居民添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社区里做生意,就要照顾周边居民的感受,和气生财。大流量不是大声吆喝来的,传统的叫卖方式也要更新,要与时俱进。要想把生意长远做下去,靠的是果蔬品质和服务,靠的是人缘和口碑。然而,这样一家价格亲民的果蔬店开在社区里,它不仅仅是店主一家人的生计,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繁荣了我们的市场,增添了社区的人间烟火气。左邻右舍也该店家适当的理解和包容。

本文综合自:新闻晨报·周到上海

作者:叶松丽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