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昌邑分局紧盯大气污染突出问题,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和臭氧污染防治两大标志性战役为抓手,抓源头、强管控、广宣传,推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截至5月23日,昌邑市优良天数104天,同比增加4天,潍坊市第2,臭氧浓度158微克/立方米,潍坊市第1。

建章立制,积极应对不利天气。更新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交通、公安、住建等部门职责,实行重点时段“日调度”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成效,倒逼部门责任落实。紧盯396家涉气企业,科学划定应急减排比例,聘请三方团队逐家企业核对生产、治污设施实际情况,确保应急减排措施制定精准、高效。聚焦铸造、化工、锅炉3大行业100余家重点企业,强化沟通协调,用好监测预报数据,开展协商减排,做到“削峰降速”,全力争取优良天。

科技赋能,倒逼问题整改见效。紧盯重点工业企业,树立问题导向,综合运用走航监测、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梳理问题线索,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为核心,对相关单位组织“体检”式执法检查,重点打击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起到震慑效应。强化移动源监管,组织211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定位装置,出台《昌邑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域的通告》,组织住建等部门开展施工工地进出场报备,严查使用未编码机械、冒黑烟机械和排放超标机械等违法行为。1-4月份,共开展各类执法行动10次,查处违法案件8起,罚款94万元,监测非道机械476台,发现问题23个。

帮扶指导,全面提升治污水平。针对存在问题,组织专家、企业开展座谈交流,从原辅材料替代、生产过程控制、治污设施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共有19家重点行业企业新建、更新治污设施,其中4家企业获上级奖补资金共计1226万元。针对新标准、新要求,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及执法骨干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队”,主动“送法规、送政策”到企业,答疑解惑,切实提高环保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今年已开展“送法入企”1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7个。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