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智顼颖

5月24日下午,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启动仪式暨银发人才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专场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总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余名银龄长者参与活动,感受银龄科普教育的魅力。(陆明杰 摄)

本次活动以“智汇银龄促新提质 科普助力乐享生活”为主题,通过蓝皮书发布、科普讲座、专家答疑、科普体验等方式汇聚银发科普力量,吸引200余名老年人代表参加。活动在广州日报新花城平台、“科普广州”公众号同步直播和转播,参与公众超过10万人次。

直达老年人家门口,科普有“知”有“味”

银龄科普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大对老年事业的投入,积极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健康助老、以智慧助老。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是广州市科协重点培育打造的,专门服务老年朋友、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的科普品牌项目。广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陈晓萍表示,项目自去年设立以来,始终坚持积极回应老年人科普需求,打造银龄科普学堂阵地,丰富银龄科普服务供给,构建区域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适老科普新模式,进一步助力银龄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上台启动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陆明杰 摄)

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广州市科协联合广州市委老干局,组织发挥广州市越为银发活力研究院(银发智库)、广州市老年大学、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资源优势,通过广州日报新花城平台、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等融媒矩阵覆盖全市140多条街道的成熟渠道,以及市、区、街道、社区、村委等所辖的相关老年组织和机构,深入触达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站”,让老年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上学”,积极应对老年人对教育和科普需求的持续上升发展态势。

据陈晓萍介绍,广州市科协今年将强化银龄品牌科普活动向基层倾斜,覆盖全市11个区,新增40所村(居)银龄科普学堂,组织开展70场银龄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受众将超过100万人次。

直达老年人所盼,科普有“心”有“行”

据广州市科协调查显示,基层组织科技志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人数难以保障、缺乏专业科技志愿者、经费不足吸引参与度不高等方面。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等群体具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和社会威望,也有时间、有精力、有爱心从事科技科普工作,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极佳路径。

在科普讲座环节,银发智库高级顾问、中山大学原副校长颜光美为观众带来一场主题为“小康时代:血脂与亚健康管理”的科普讲座。讲座从科学研究成果出发,以科学的方式,教会长者如何通过体检数据发现血脂异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吁更多长者关注健康管理。

“这同时也是‘银发说’系列讲座在广州日报新花城平台首发的首堂直播科普课程。”银发智库执行院长宋筱娟介绍,广州银龄科普·银发科技志愿服务队汇聚诸多专家学者资源,深入基层开展银龄科普活动,在提升城乡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同时,也为这些专家提供老有所为、发挥专长的机会。

那么,该如何开展好“银发说”系列活动?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市老年干部大学校长刘悦伦提出四点建议。他认为,银龄科普工作首先要坚持公益性,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银龄科普工作也要坚持时代性,紧跟时代步伐,扣准科技发展脉搏,需特别体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知识和最新成果。在加强针对性方面,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科普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对于老年人,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多做健康养生方面的科普知识。在加强通俗性方面,工作人员要善于深入浅出地把科学知识传递到每个人的大脑当中,真正地使科学知识直抵人心。

直达老年人所需,科普有“形”有“声”

近年来,广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老龄工作和科普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老龄工作中注重发挥科普作用,不断创新传播形式,致力于普及老年人关心、需要又相对缺乏的知识技能,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活动现场还举行新书发布环节。陈晓萍介绍,广州市科协组编的《2023广州市老年人科学素质读物》聚焦老年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需求、新期待,发挥协会广泛联系科技人才的优势,汇聚权威专家,是专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科学权威、实用易懂的科学素质读物。

银发智库院长、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卫东介绍,由银发智库主编的首本蓝皮书《广州市银发人才开发研究报告》,以广州市辖区为落脚点,提出适应银发人才开发的未来老年教育改革办法,全书包括政策篇、形势篇、实践篇、调研篇、借鉴篇、展望篇等六部分。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由银发智库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代表共同为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广州老年大学)、文冲街道党工委等6家单位代表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