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天之前,有一个“梅雨季节”,它的持续的时间,可以相当的长,正常的梅雨期为24天左右,最长可达50至60天,少数年份只有几天甚至没有形成梅雨期即所谓的“空梅”。关于梅雨时节,还有三伏天,它们虽然都不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在民间,影响力却非常的大,直接关乎着我们平时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伏天,我们都知道是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夏至节气之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那么梅雨季节,同样也有“芒种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的说法,简而言之,当芒种节气之后,碰到第一个丙日,它就是入梅的时间。这个是古人根据以往经验所得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古人说的入梅时间,和我们现在说的还是有些差异的,就好比以什么判断进入夏天一样,在干支历当中,立夏就是夏天的开始,可是气象学上却是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摄氏度以上(含22摄氏度),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天的开始。

同理,入梅的时间,在气象学上仍然有自己的一个标准,比如说入梅前5天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8°N以北;入梅前5天中日平均气温至少有3天大于或等于22℃;入梅后头5天中,须有大于或等于4天雨日(包括各县气象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梅雨有分段现象(是指可能一段时间符合梅雨现象,比如6月15至6月22日符合梅雨的现象,但6月23日又没有下雨),这个就看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要求,要大于或等于22℃。显然如果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并且要符合这所有的条件才行。

为了方便好记,笔者认为“芒种逢丙入梅”比较符合大众的理解,当然气象学意义上的梅雨时节,我们仍然可以作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这里提到的入梅,那么在这样的日子当中,或者说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呢?老话说“入梅吃三样,人顺财更旺”,今日入梅,别忘了给家人吃这3样。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因时而食,入梅之后,自然也要顺应时令,多吃一些应季的菜,同时可以去除湿气的,毕竟现在天气比较的潮湿、闷热,吃上一点祛湿的食物,也是让自己更加的舒坦。

1、 鲫鱼

梅雨季节,我们可以选择吃上一点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鲫鱼就是不错的选择,肉质比较的鲜嫩,汤汁也很鲜美,关键它还能起到健脾祛湿的一个作用,作为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很适合这个时候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鲫鱼清洗干净,打上花刀,腌制一下,放入油锅中去煎,来点姜片,煎至两面金黄的时候,来上一点盐和胡椒粉,注入开水,水沸腾之后,放入豆腐,然后煮熟透最后来点鸡粉就可以了。

2、 长丝瓜

在梅雨季节,我们还要多吃一点丝瓜,它非常的容易消化,而且几乎全身都是宝,其食疗作用也比较大,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热化痰,梅雨季节要祛湿气的话,那么丝瓜觉得是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把丝瓜清洗干净,然后来上一点青黄豆,对其进行焯水,焯水之后捞出来,丝瓜同样焯水备用,接着锅中放入植物油,来点蒜末,放入豆子,再来上一点丝瓜,把它拌匀,接着放入盐和鸡粉,最后用淀粉勾芡一下,就可以了。

3、 山药

在梅雨季节,其实我们还可以选择多吃一点山药,这个也是非常不错的食材,它能到祛湿,同时还有健脾胃的效果,夏季,如果吃冷饮比较多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吃上一点山药,也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把山药清洗干净,去掉它的皮,准备一点排骨,焯水之后备用,锅中放入植物油,来点姜片,把它炒香,接着放入开水,把它炖烂之后,放入山药,最好来点盐和鸡粉就可以了。

今日入梅,我们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吃一些时令的食物,尤其是吃了可以祛湿气的食物,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节气的一个变化,也会让我们人更加的舒坦,喜欢的话,不妨做给家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