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生勤奋又长寿,流传至今的作品,光书法真迹的话,据说就有三千件左右,这个数量,别说与他同时代的书家,就是比他晚很多年的,都难以望其项背。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想要了解董其昌,去看这些作品,或者其中大部分,既有困难,也无必要。那么,在现存的董其昌巨量墨迹中,选取一种怎样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反映他多面而又复杂的身份呢?思来想去,恐怕只有题跋是最好的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 钱选 《山居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管道昇《竹石图》

台北故宫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王羲之《寒切帖》‍

天津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 跋保姆帖拓本

弗利尔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王蒙 《松路仙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鸿堂帖》刻董其昌跋北宋 苏轼《前赤壁赋》

01

董其昌题跋中的书法

题跋是董其昌书法的直观反映 。董其昌的书法飘逸秀雅,萧散处有六朝人韵味。而董其昌的题跋书法,虽然不是独立的作品,但往往佳作频出。并且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遇强则强,其题跋书法的精彩程度与被题跋作品的水平成正比。

王羲之《行穰帖》,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勾摹精细,是现存极少的能忠实反映王羲之书法风貌的摹本。董其昌对此帖极为激赏,共有四段跋语,其中较长的有两段,分别以小字与大字书写,从开始的谨严有度,到后来逐渐放飞自我,达到了心手两畅的境界,墨色变化上也是由浓至淡,由湿至枯,潇洒闲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行穰帖》

02

董其昌题跋中的书画理论

在这些题跋中,时常可见其书画理论思想。董其昌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就是山水画史上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按照自己的逻辑,将唐代以来的山水画分成“南”、“北”两大脉络,并列出各自代表人物。光有理论,没有验证也不行,在董其昌看来,前人书画名迹是自己理论的重要实证,因此他以这些作品为载体,将自己的见解在这些名品上的题跋上表现出来。由于他影响大,加上门生故吏众多,这个理论得以迅速传播。

在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后,董其昌题到:“米元晖画,自负出王右丞之上,观其晚年墨戏,真淘洗宋时院体,而以造化为师,盖吾家北苑之嫡冢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云山得意图》

台北故宫藏

在董源的《龙宿郊民图》题跋中,他为元代四大家“溯其原委,一以北苑(董源)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龙宿郊民图》

台北故宫藏

在巨然《层岩丛树图》中,董其昌又说:“僧巨然真蹟神品。观此图。始知吴仲圭师承有出蓝之能。元四大家之自本自根。非易易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层岩丛树图》

台北故宫藏

关于“南北宗”的提法,在与董其昌同时代的莫是龙著作中也有出现,不过真正有条件通过历代名迹来不断强调并且验证理论的,只有董其昌一个人。

在一些细节中,我们还能窥见有趣的信息。比如对董源,董其昌尤为偏好,称之为“吾家北苑”,在其作品题跋中往往长篇大论,或不吝溢美之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王蒙《谷口春耕图》局部

台北故宫藏

但在同被他列为南宗派别的范宽的名作《溪山行旅图》上,董其昌却并未有太多议论,仅仅很平淡地题上“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图。董其昌观”。即便在后来的《石渠宝笈》中,对这幅名作的记录也很简单,寥寥数十字,前一半明确表示这幅画在当时只被视为次等之作,后一半还着重强调了画上有董其昌的题跋。可见哪怕到了清中期,董的题跋依然很受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藏

今天,《溪山行旅图》已经被认为是宋人山水第一神品,无数美术史大家都对它津津乐道,前述待遇似与现在的地位不相匹配,但也反映了审美随着时代的变迁。

03

董其昌题跋中的鉴定

《石渠宝笈》对《溪山行旅图》的描述中,专门拈出董其昌在诗堂上的题字,由于更早的《宣和画谱》中并没有著录此作,因此这幅画的名字和作者都沿用的是董其昌留下的信息,足见彼时董其昌在收藏鉴定领域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董其昌是收藏鉴赏大家,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重量级作品中,很多都留下了他的墨迹。绢纸脆弱,保存不易,可以想见,当年他经手的作品肯定更多。而类似《溪山行旅图》那种一锤定音并被后世沿用的鉴定还有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藏

宋人《写生蛱蝶图》,在前人著述中没有任何关于作者的信息,而董其昌将之定为北宋赵昌所画,此后便沿袭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写生蛱蝶图》

故宫博物院藏

另还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在他之前一直被定为谢灵运所书,董其昌在题跋里一语中的,否定此说,并在此基础上考定为张旭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古诗四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04

董其昌题跋中的收藏理念

在《蜀素帖》第一段题跋中,董其昌视之如至宝“骊龙珠”,但第二段题跋却显示,《蜀素帖》被转手到海宁陈瓛家。当初,吴廷转让此卷时,董其昌还借友人之口説“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色”,现在轮到他自己把“骊龙珠”让出去。从这里或许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理念,那就是物为我用,保持藏品的更新与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蜀素帖》

台北故宫藏

董其昌一生推崇米芾,在收藏上也多少受其影响。对于书画收藏,米芾曾言:“书画不可论价,士人难以货取,所以通书画博易,自是雅致。今人收一物,与性命俱,大可笑。人生适目之事,看久即厌,时易新玩,两适其欲,乃是达者。”董其昌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此説,他的很多重量级藏品,都有被转让出去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书致隅阳公索要墨迹《灵飞经》、《莲华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05

董其昌题跋中的书画交易

董其昌经手书画尤为丰富,在其题跋中,透漏出一些作品的来源及去向,反映了当时的鉴藏及交易活动。检索在董其昌题跋中出现的一些人名,发现诸如吴用卿、王越石、吴孝甫、吴翼明、程季白、汪宗孝、汪景淳等人,都是出身徽州的书画收藏家或书画交易商人。

如前述《蜀素帖》就是董其昌用了数件名迹从徽州书画商人吴廷手中交换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蜀素帖》局部

台北故宫藏

在南宋李唐《江山小景图》的董其昌题跋中,我们还能知道《江山小景图》原为韩世能旧藏,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是董其昌的座师。董其昌曾在韩家见过这幅画,对它一见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 李唐 《江山小景图》

台北故宫藏

而韩世能去世后,其子韩逢禧因事将《江山小景图》质押给“好事家”,不能赎回,因此将此事告知董其昌,董其昌于是把《行穰帖》给了韩逢禧,换得《江山小景图》。我们知道,《行穰帖》后来就在吴廷之手,那个董其昌没点名的“好事家”或许就是吴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江山小景图》

台北故宫藏

06

董其昌题跋中的交游

董其昌出身贫寒,在其漫长的人生之中周旋于官商各色人等之间,最后能取得不俗的成就,还构建起自己的“书画收藏帝国”,与他的人情练达有很大的关系。他留下的题跋中不仅有透露出其私人交游,如和一生挚友陈继儒的书画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为陈继儒跋马琬山水

辛辛那提美术馆藏

还显示了其政治交游。董其昌曾将传为米芾的《云起楼》图和传为虞世南的《兰亭序》摹本分别赠送给吴正志和茅止生。这二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出身官宦世家。尤其是吴正志家族,与当时的顶层申时行和叶向高关系密切。而董其昌与申时行家有姻亲关系,这中间是否有借用吴正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跋《云起楼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总体看来,董其昌留下的这些题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思想、生活以及交游都在其中有所体现,因此研究题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书收集的二百多件董其昌对前贤名迹的题跋,可以还原一个更加立体而多面的董其昌。读者有心,或许还能有更多深入而新颖的发现。董其昌的拥护者和反对者很多,但是无论喜欢与否,都没办法绕开他,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