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焦裕禄,一个将严于律己刻入骨髓的党员干部,他一生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正因如此才成为了党和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但一个人不会天生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往往是受到日后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而影响焦裕禄的那个人正是他的母亲李星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

李星英告诫儿子:“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李星英告诫儿子:“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焦裕禄1922年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一户农耕家中,因受人压迫,家人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将来过上丰衣足食的太平日子,所以特地请来私塾先生给他起名“裕禄”。

焦家早年其实是比较富裕的,焦裕禄的爷爷凭靠着自己的经济头脑为后代留下了不菲的家业,可由于世道艰难,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到焦裕禄父亲这一代焦家就已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在《干部历史自传》中写道:“从出生到15岁,家里15口人,15亩地,牛2头,骡子一头,房子20余间,全家依靠种地生活,农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是外债。”

在这段日子中,母亲是焦裕禄应对艰难困苦的榜样。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是一个木匠的女儿,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勤俭耐劳、乐观善良的人。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却非常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星英

李星英嫁到焦家的时候,焦家已经败落,但她却不嫌贫,孝顺公婆,相夫教子,不论家里多困难,她都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家人的鞋袜也总是被她缝补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焦裕禄8岁那年,李星英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之后又把他送到自己的娘家继续读小学。焦裕禄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从来没有迟到过。

学习之余,李星英还带着儿子下地干活,希望他即便日后读成了书,也不要忘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

这一时期,虽然贫穷,但焦裕禄在母亲的教导下迅速成长起来,爱国爱民的种子也在他内心渐渐生根发芽。

可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占领山东,国民党不战而逃,百姓民不聊生,焦裕禄也被迫辍学。

为了生计,焦裕禄不得不跟着大人推独轮车进城运油、回来捎煤,补贴家用。然而,这样的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山东大旱,粮食绝收,焦家的日子更加艰难了。眼看着焦裕禄的亲事也即将到来,焦裕禄的父亲扛不住压力,在深秋的一天悬梁自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

焦裕禄的父亲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李星英和焦裕禄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为维持生活,焦裕禄起早贪黑想办法挣钱,可天灾人祸总是不断,家里生计依旧不能保证。

一次,焦裕禄与同村的两位青年在酒店老板那里赊了一担酒,打算到沂水县卖,来回挣些钱。但到了半路却遇到了国民党游击队,他们二话不说就把酒桶戳开了一个窟窿,里面的酒流了一半。

这次买卖没有做成,反倒赔进去不少钱,这让焦裕禄认识到国民党其实就是祸害人民的土匪,对幻想他们打鬼子的想法也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星英和孩子们

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焦裕禄也难免产生消极情绪,令他佩服的是,母亲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李星英告诉焦裕禄:“你给娘记住,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这句话一直存在焦裕禄心里几十年,成为了他一生坚守的做人原则。

李星英问县领导:“裕禄对得起毛主席了吗?”

李星英问县领导:“裕禄对得起毛主席了吗?”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那几年,焦家接二连三遭到打击,李星英全都顽强支撑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日军开始在山东强化治安。一日,焦裕禄刚刚吃过早饭,就突然听到大门外鸡飞狗跳,两个日本鬼子踢开大门就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把他抓了起来。

日军给焦裕禄的罪名是“共党嫌疑人”,先是将他抓到了监狱中,后又把他押送到东北抚顺大坑山煤矿当苦力。

焦裕禄被捕后,李星英一个5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每隔一天就要来回走30多公里的山路到博山打听消息。无法想象那段时期,李星英经历了怎样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焦裕禄历经磨难,于第二年从东北逃回了家乡,母子大哭一场。

可事情还没有结束,因焦裕禄是一路逃回来的,没有良民证,遭到日军多次上门为难。无奈之下,焦裕禄只好拖家带口逃往江苏宿迁,年迈的李星英已经无力跟随,只能独自留守家中,日夜为儿子祷告。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焦裕禄深深地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也充分认识到国民党的无能。在举国无望的情况下,他终于醒悟过来,只有共产党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新四军北上解放宿迁,这让焦裕禄激动万分。听说家乡也解放了,他连夜带着家人回了家。

不久,在党组织的动员下,焦裕禄加入了本村的民兵组织。由于表现积极,他又在194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焦裕禄根据组织安排随军南下。虽然知道随军打仗有危险,但李星英还是让儿子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工作中,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赢得了一片好声,这都与母亲对他的教导息息相关。

焦裕禄这一走就是整整17年,这些年他听从组织安排四处奔波,他人在哪里,哪里的发展就突飞猛进。焦裕禄将自己的生命都投入到了为人民服务中去了,但他却无暇顾及他的母亲。

直到1964年,焦裕禄才有机会回乡探望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的侄子焦守忠曾这样回忆:“那是叔叔最后一个春节,他腊月二十八到家,还没过完年就被一个电报叫回了兰考,因为工作上的事情。”

当时,谁也不知道,焦裕禄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母亲李星英看到儿子蜡黄的脸很心疼,问他怎么了,他说只是有点累了。之后,焦裕禄便告别了母亲,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3月,焦裕禄因过度劳累晕倒了,经医生诊断,最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李星英得知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她忍着心中的悲痛安慰儿子:“没有治不好的病,等你病好了,我给你纳千层底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和妻子

焦裕禄点头回应着,心里却是万分难过,他还没有孝顺母亲,就要离开人世了,何尝不遗憾?

焦裕禄终究没能挺过来,5月14日离开了人世。李星英全程料理儿子的后事,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她全程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后来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回忆说:“我奶奶陪着母亲办完丧事,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话也不多说。可她回老家刚下火车站,一下子瘫软在地,手扣着黄土,放声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星英

焦裕禄去世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家乡,亲人们看到老太太如此难过心里也不是滋味,本想上前安慰,但大家还是觉得让她哭出来比较好。

此后,每到傍晚,李星英就一个人跑到窑洞中大哭,以此缓解对儿子的思念。

在李星英心目中,儿子焦裕禄就是自己的骄傲,为人民服务虽死犹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星英和家人与参观者合影

后来焦裕禄在兰考县委的同事来看望她,她问县领导:“裕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了吗?”县领导说:“完成了,完成得很好,非常出色!”老人又问:“裕禄对得起毛主席了吗?”县领导说:“对得起啦 ,很对得起毛主席啦!”

老人听后,欣慰地点点头,嘴上笑着但眼圈早已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