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946年初,全盘接收美援武器并接受美式训练的“全美械军”,数量其实只有十三个,所谓的“五大主力”也皆在其中,如果按编制类型划分,均为下辖三个师的“甲种军”;

如果按派系属性分类,则通通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如果再朝深里想一想,恐怕读者存在的某些历史困惑,亦将迎刃而解!

马歇尔和魏德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歇尔和魏德迈

截止1946年春第一期整编开始之前,这十三个美械军的番号是:第2军、第5军、第8军、第13军、第1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其后一度压缩改制为“整编师”。

如以“三十四年甲种军”每个军满编38000人计,上述十三个美械军39个师的总兵力约49万人(交警总队等不计)。

确实占到了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蒋军200万野战部队的1/4左右,其他都是半美械、日械和国械部队,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稍有历史常识,便知在这十三个美械军当中,除了第53军是被“中央化”的原东北军部队外,余皆为中央军嫡系部队。

即便是第53军,由于转战八年并参加了滇缅反攻作战,其部队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类别已经是“中央军半嫡系部队”,东北籍官兵数量非常有限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十三个美械军的存在(或者称为全美械军,以区分于半美械部队),是南京政权挑起内战的重要底气所在。

而这些美械军的覆亡,也直接导致了蒋某人的第三次下野,其中只有一个军例外:直到三大战役全部结束,仍未遭受过毁灭性打击!

准确番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确番号

01、全美械军被消灭的概况

上述十三个嫡系美械军,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被分别部署在全国几大战略区中,一般在半嫡系部队的配合下,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同时还有监视“杂牌军”的职能,各战区形成了嫡系、半嫡系和杂牌共存的派系格局。

作为中央军的支柱部队,只要这些美械军还有战斗力,联同半嫡系部队或者半美械部队,就可以维持住某一战略区的局面,杂牌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一旦这些美械军被消灭,则蒋军如同被抽断了脊梁,迅速陷于崩溃。

比如以第74军改制的“整编第74师”,早在我军的战略防御阶段,即于1947年5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于孟良崮。

因其不仅是十三个美械军之一,还是其中的“五大主力”之首,是故华野给敌营的军心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的发起,基本消灭了前述这些美械军。

虽然其中的大部分,因为嫡系身份后来得以重建,然而用溃兵和新兵重新拉起来的部队,战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辽西围歼战中,全歼了隶属于“东北剿总”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71军,在沈阳攻城作战中又全歼了第53军。

共计完整地消灭了四个美械军,另在塔山阻击战中,重创了划入东进兵团的第54军。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联手,包围并改编了隶属于“华北剿总”的第13军、第94军,共计完整地消灭了二个美械军。

这个第13军最初是进犯东北的,后来驻于热河划归华北敌军的序列。

第2军军长王凌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2军军长王凌云

淮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手,全歼了“徐州剿总”所属的第5军和第74军(第二兵团基干)、第8军(第十三兵团基干)、第18军(第十二兵团基干)。

另之前在济南战役中全歼了第73军,故而消灭美械军的数量实为五个。

同时在蚌北阻击战中,华野还再次重创了隶属于第六兵团的第54军,该军从葫芦岛脱逃后,海运加入淮海战场,又被揍个鼻青脸肿,虽然建制还算齐全,但总体看“哥已不再是原来的哥”了。

因此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嫡系的十三个美械军,已经被彻底消灭了十一个。

而在塔山和蚌北两次被重创的第54军,也已元气大伤,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视为被全歼了十一个半,占比达到了88%!

正是因为,赖以维持军事独裁的这些精锐美械部队,绝大部分已被我军消灭,才是蒋某人不得不宣布下野的主要原因:当一个赌徒手头的硬通货输光了,可不就得下桌嘛!

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

02、只有第2军近乎全身而退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了,在全部十三个美械军当中,历经战略大决战阶段之后,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其实只有一个第2军。

它也成为三大战役之后,长江以南仅存的没有重建过的"全美械军”,难道是因为该军很能打吗?

先捋番号,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2军,是湘军谭延闿的部队,倒是也出了张辉瓒、鲁涤平等知名将领。

由于并非嫡系,其后遭到蒋某人一再削弱和拆分,至1928年底更是被缩编为第18师,从此失去了军级番号。

第2军的番号还曾被西北军、晋绥军先后使用,直到中原大战前夕,才重新拿回给中央军系统,从此成为嫡系部队专属。

早期的两任军长,分别是陆军二级上将朱绍良和蒋鼎文,抗战爆发后,又换成了黄埔一期生李延年。

蒋鼎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