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近年来,与中国数字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从1.0到2.0的转型升级同频,尤其是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和升级,职业教育数字化在平台建设、资源汇聚、数据联通、基础条件和赋能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逐渐提速。

那么,当前转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职业院校还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本期专题,我们把目光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工作,通过采访行业专家和多家建设中的标杆院校,从一个侧面展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成果,探究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我们的思考与期待,希望能为行业提供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于教育而言,数字化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路径而非终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正在将我们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也必将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 观察★

标杆校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驶入快车道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全球涌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数字化肩负着适应数字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任。在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现代化发展,更是培养未来数字化社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11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8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对标杆学校建设具体内容做了详细部署。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机遇期和改革攻坚关键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转型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数字校园新形态,从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职业院校面临着理念意识不足、技术融合难题、转型缺乏内驱力、制度体系不全、转型缺乏保障力等多重挑战,这些难题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突破困境,职业院校需对标《指南》,尤其是标杆校监测指标,全面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数字化思维,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一体化设计和推进系统性变革。具体而言,应以资源为驱动重构教学生态,以数据为驱动重建治理体系,以场景为驱动重塑服务体系。通过全方位推进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增强高职院校的协同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标杆院校走在了前列。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在赋能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鲜明特色。它们通过夯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构建校本资源体系、打造数智大脑、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等举措,成功实现了教学范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为其他职业院校树立了可借鉴的“样板”。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迅速推进,既需要政策引领与技术驱动,更需要职业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突破。通过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培养出更多适应数字化社会的优秀人才。

在标杆院校的引领下,更多职业院校将积极加入这一行列,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一进程不仅将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更将为培养适应数字化社会的优秀人才贡献巨大力量,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提速,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专题目录

观察

标杆校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驶入快车道

专家观点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韩锡斌:应用驱动,多维透视职教数字化布局

数字化转型实践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锚定核心 全要素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的“城院模式”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将数字化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赋能 构建高效互动的数字校园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5月刊(总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