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将单位收入纳入预算;复印纸、保安服务费用年初未纳入预算编制……”近日,嵩明县通报近年来查处的财政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并结合案例开展专题纪法教育。按照清廉云南建设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和嵩明县整治工作安排,全县已组织127家预算单位开展自查和两轮复查,共查找问题49条,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覆盖率达100%。

勤政廉洁,理财为民。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协同、细处破题与全域深化互促共进,与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走深走实,切实织密财政资金安全网、管好财政资金“钱袋子”。

2023年以来,省财政厅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财政国库基础性、保障性功能,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支付电子化改革、强化国库动态监管,着力从源头防范风险、堵塞漏洞、织密安全网。

“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管,着力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聚焦财经纪律执行加强监管,着力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2024年4月8日,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和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牢牢把握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围绕五个聚焦,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省纪委监委深化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与省财政厅建立事前工作互商、事中监督互进、事后成果互享、全程信息互通机制。针对财会监督中发现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彻底、纠治“四风”不力等方面问题线索,财政部门及时移送。省纪委监委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涉及财政厅所管辖范围的相关问题,也及时移送,实现线索移送双向互通。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将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与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重点任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监委督促州财政局聚焦重点领域及重点关注内容,及时组建检查组,覆盖所有县(市)和36个州本级预算单位,聚焦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使用、监管等环节看、听、查、谈,重点查找直达资金执行落实过程中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问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驻州财政局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部门印发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项目任务清单,对“虚假编制预算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迟拨、滞留、占用财政资金”“滥用职权违规拆借财政资金”“多头申报套取挪用财政资金”等6类问题提出101项整治措施,明确落实单位、配合单位、完成时限,一体推进问题查处与制度建设,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立足监督职责定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与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相结合,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及审计、财政、统计机关的协调联动作用,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同题共答的良好工作态势。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财会“大监督”工作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通过找准财政部门“不能腐”的重点部位,采取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衔接、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互为补充、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同部署、财会监督与财政监督双推进、业务监督与绩效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全州财会监督网格越织越密。

在红塔区,“纪巡财审”“三清单”协作机制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围绕人员支持、线索查办、整改联督、成果共用等关键环节,红塔区制定“职责清单”“协作清单”“共享清单”,对联动协作的情形、内容、职责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推动“四类监督”优势互补、力量叠加,合力形成“1×4>4”的监督效应。

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监督在持续的“同向奔赴”中充分释放效能。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对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化”推进、“销号式”管理。同时,对复盘检查中发现的近年来各类监督反馈未完成整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各预算单位再督促再提醒,对难点堵点问题再协调再推动。

行动者,重在有恒贵创新。在合力推进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各级各部门一边笃行不怠,以有力监督保障资金流向明确、使用规范有序、拨付进度可控,一边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完善资金监管制度机制,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为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针对当前公职人员出差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缴不便、票据传递繁琐、票款核查困难、会计核算不规范、督促检查追踪难度大等问题,该州在全省率先研发推广应用了大理公务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缴电子化管理系统,出差人员只需要手机扫码或登录政府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自助缴费获取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电子票据。

不仅如此,为全面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大理州财政局还创新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在不改变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的前提下,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已试点集中核算了21家预算单位,累计核算金额7738.81万元,反馈和完善不规范票据问题1207条,不仅使各试点单位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统筹,行政成本得到大幅降低,还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财经纪律意识,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云报全媒体记者杨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