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时间的光照,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的话,那未免也太浪费资源了。”

青海的塔拉滩荒漠,每天的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具有天然的太阳能优势。

科学家们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型光伏发电厂,充分利用光照,使之转化为具有利用价值的电力能源,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而工程开始建设之后,塔拉滩还发生了一件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

科学家们在定期完成建造目标之余,竟然意外收获了一座天然牧场,甚至为当地的牧民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让人惊喜的收获,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能够产出多少能源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风固沙,相辅相成

2012年,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一个大工程正在修建当中。

我国计划在此地的塔拉滩荒漠建设一座规模最大、效能最高、运载能力最强的光伏发电厂,充分利用在地条件,为我国创造更多无污染能源优势。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工业体系迎来了飞速发展,轻重工业均衡部署,制造业门类逐渐完善。

每一项工业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能源。

但传统的能源应用,必然会给环境带来无法复原的伤害,社会建设大工程,给新能源的开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能,就是无污染能源的一种门类,水电、火电、核电,越来越多的发电厂出现在神州大地之上。

最近几年,光伏发电成为了一个热点。

利用专业设备的转化,把太阳能资源转变为可供利用的电力资源,完成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这也是一种新的的业态。

但在荒漠地带修建大型的光伏发电厂,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实践项目。

我们没有蓝本可以借鉴,也没有技术可以参考,更关键的是,荒漠地带的自然挑战实在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最要紧的一点,就是黄沙飞舞的问题。

荒漠的植被覆盖率很低,风沙问题非常严重,若漫天黄沙飞舞导致电板损毁,或者因堵塞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这样的经济损失会很巨大。

从社会前景来看,修建光伏发电厂的确属于时代风口,可具体的操作执行,将会出现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

但即使如此,提出计划的项目团队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对风沙问题已经有了初步打算。

既然风沙是植被覆盖率低所导致,那他们就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来解决,增加荒漠植被。

但与此同时他们不考虑种树,只考虑种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的生命力更加顽强,更能适应相对干燥的环境,而且只要地表出现成片的草场,草根就能够抓住黄沙。

2012年,审批正式通过,光伏发电厂修建工作也全面展开。

专家选择风沙问题相对较缓的时间点动工,运用人工技术播撒草种,增加地表的水分含量。

但白天塔拉滩的日照时间较长,一定会导致草种出现问题,因此人工团队必须时刻关注草地的变化情况,在必要时进行辅助降温和增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前期最艰难的时刻成功度过,光伏电板搭设完成之后,草场的生长问题迎刃而解。

电板面积相对较大,能为草地吸收掉大量的光线,在它们的保护之下,鲜草便不用因为太阳光线强而被晒成枯草。

局部气温骤然降低,和周围的环境气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每到晚上,这份反差就能发挥作用。

水汽遇到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光伏电板,会马上液化成小水珠,降落到草地之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么算是局部内循环中的降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人工清洗光伏电板时,电板流下的水滴会直接流入地表,又为草场增加了水资源。

久而久之,草地的水分含量越来越高,植被覆盖率大量增加,风沙问题得到减缓,电板的危险系数也会大量下降。

光伏电板和草地成了“共生”的伙伴,它们互相为对方提供能量和保障,也让塔拉滩这片荒漠完全变了一个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然牧场,意外收获

但自然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却又找上门来。

草场的水分含量实在太高,高到鲜草疯狂生长,其高度已经直逼光伏电板,严重影响电板对太阳能源的吸收。

当务之急,是要把草场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可人工工作的工程量太大,成本耗费也太高,这会让本就拮据的工程项目雪上加霜。

而且最开始团队也试过人工除草,可是没过几周草场就故态复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位负责人找到了灵感。

他去塔拉滩附近的牧民生活区域散心时,正巧见到一位牧民正在放羊。

两人随即攀谈,牧民对他诉说自己的苦恼:

“我们这里还是太干了,牧草不好找,我的羊都饿瘦了,我有些朋友的羊都没得吃。”

牧民们找不到新鲜的牧草,所以非常苦恼,而建设团队恰恰遇到了太多的鲜草,所以也非常苦恼。

如果双方能够合作,他们就能互相为对方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一点,负责人大喜过望,连忙回到园区内和同事们商量这件事。

大家一拍脑门,纷纷感叹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局限,这么好的办法,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于是,团队开始邀请牧民来到园区内部牧羊,随着建设基地面积的扩大,草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这里是羊儿的天堂,它们吃得撒欢,越长越好。

同时羊儿吃草不会破坏草根,所以草场的根基还在,还能继续生长,继续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打误撞,一个牧场在这里形成,一位学者感叹道:

“这是我们这一趟工作最大的惊喜,原本只是想建电厂,谁能想到,我们最终建成了牧场。”

当牧民放牧渐成规模后,建设团队和牧民签署了一份长期协议,双方在各取所需的同时,他们还能为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光伏电板的日常清洁需要人手,草场的打理和维护需要人手,后勤工作需要人手,就连干力气活也需要人手。

而这些职位空缺,牧民们都能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当地的人力优势,减少了人力成本,与此同时牧民们也能拥有额外的收入,对工作更加尽心尽力。

与其说这里变成了光伏发电厂的工业园区,倒不如说这里是工农合作的示范园区,电厂和牧场的结合,也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和启迪。

一位牧民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

“感谢国家的政策,让我们这里的许多人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羊儿长得很肥美,日子也过得很充实。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个穷地方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力惊人,作用巨大

十年前的建设工程,如今正在国家的工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在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平均一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100亿度的惊人数值,2022年,它的总发电量则达到了144亿度。

600多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3亿多人民币的大量投入,最终成就了这座价值巨大的光伏发电厂。

它的能源产量,不仅能够满足大西北的生产生活所需,还能传输到我国的中东部地区。

而这,与我们的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东部省份是用电大省,不仅人口数量繁多,各类工厂、工业园区也是不胜枚举。

西电东送,就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能源传输工程。

去年夏天,我国面临极端高温天气,许多城市因为电量告罄而出现了长时间的停电问题。

这个时候,塔拉滩的电能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关于光伏发电技术,中国并不是唯一掌握的国家,美国同样具有光伏发电厂,也同样拥有高水平的技术条件。

不过他们面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首先,火灾问题就是一个重点。

他们的发电厂没有天然的草场资源“陪伴”,所以也就缺乏天然的降温条件,温度急剧升高,非常容易发生火灾。

2015年,美国的Solana光电厂发生火灾,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火灾已经连续几次出现,且火情较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无法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也让他们非常焦虑。

美国并不具备特高压的电力传输技术,所以光电厂产生的电能,也只能做到在地使用。

电力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上无法享受工程红利。

据统计,美国过去一年内,所有光电厂的电力资源浪费率达到了25%以上。

这浪费的不仅仅是能源,还有财政部门的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来,他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一问题,工业研发部门针对电力传输系统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方案。

但从规划到实践,从实践到最终成功,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我们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厂,未来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继续引领全球能源建设风向,继续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误打误撞之下,电厂中出现了牧场。

塔拉滩充分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才让风沙问题、草场问题、人力紧缺问题都依次得到了解决。

除了天然的优势之外,专家团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