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记者手记:“彩虹”照亮美丽家园
  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祖国西南,奔腾的金沙江,贯穿横断山脉。这里雪山巍峨,湖泊如镜,草甸广袤,峡谷深邃。
  记者近日跟随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穿山越岭间,感受各民族世代和睦、守望相助的纯真情感,领略各民族多姿多彩、相融相通的文化魅力,见证各族人民共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图景。
  籽籽同心,实现团结富裕新跨越——
  “我家四世同堂,有5个民族。”谈起家里的情况,纳西族党员和凤莲很是自豪,“我丈夫和女儿是藏族、姐夫是傈僳族、女婿是白族、侄媳是汉族,一家人其乐融融。”
  和凤莲家住迪庆州维西县启别村,约600平方米的藏式民居,一楼自住,二楼开民宿。在这里,一家人会共度春节、中秋节和火把节、阔时节等节日,餐桌上则摆放着酥油茶、漆油鸡等各民族美食……
  “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有了各民族的朋友。”和凤莲至今感念,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家里收到10多万元补助金发展民宿,每年还有两次专业培训。“如今游客越来越多,今年仅上半年就有10多万元收入。”和凤莲说。
  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正是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体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迪庆州通过举办香格里拉五月赛马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不仅有效引导各族群众增进民族团结,也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去年,全州共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旅游既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迪庆到丽江,记者乘坐动车体验了新开通的丽香铁路。这条铁路开通后,两站之间通行仅需1小时20分钟左右,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致富路。
  守正创新,绘就美美与共新画卷——
  走进丽江市玉龙县均良下村,民族文化体验馆内,东巴造纸技艺传承人和秀红,正带着游客写东巴文、制作东巴纸。
  “手艺一代代传下来,承载着记忆,续写着文化。”和秀红说,“我是纳西族、妻子是壮族,我们用壮族刺绣在纳西族东巴纸上作画,游客很喜欢。”
  记者看到,体验馆里处处体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藤编、扎染、银饰锻制等民族手工技艺融汇于一件件饰品,福、如意、龙凤呈祥等中华文化符号,寄托着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轻的手艺人梁佩如在东巴纸上画出栩栩如生的瓦猫,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大众,既要保护传承,更要与时俱进。”她说。
  据了解,云南连续多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
  云南省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将以这次主题文化活动为契机,持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梦同行,谱写凝心铸魂新篇章——
  5月30日午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内,一堂“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正在进行。听众们时而鼓掌,时而落泪,时而静默。
  深受张桂梅影响的年轻人走上讲台,深情回忆了榜样给予自己的力量。他们中,有投身边疆支教的学生,有扎根大山深处的教师,有面对危险挺身而出的人民警察……
  丽江师专副校长张兰胜说,学校以学习弘扬校友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为主题,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就是要大力弘扬张桂梅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无私奉献、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族师生中落地生根。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从小聆听榜样的故事,丽江师专音乐表演专业的彝族学生李旺娟,每每唱起《桂梅赞》依然会热泪盈眶,“一定要把桂梅老师的精神传承下去,投身到建设美丽家乡的工作中。”她说。
  在云岭大地,精神力量已深深融入各族儿女的血脉,化为共同的精神家园。
  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就是依托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面向基层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新内涵,创新新形态,提升新成效,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力度广度深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雨后初霁,高速列车奔驰在丽香铁路上。记者在动车上看到,天空升起一道彩虹。七彩云南,“彩虹”照亮美丽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