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姝

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今年1至3月份,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447件,同比增长89.41%;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截至3月底,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547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14件,同比分别增长34.86%、35.71%,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连续两年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评议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泰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3—2035年)》,市政府1号文印发《关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创新主体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出台《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链行动方案》,为重点产业链优选知识产权专员,对链主企业“登门入户”把脉会诊,支持专利导航项目29项,建设专利专题信息数据库,形成《产业专利发展情况报告》,推动知识产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

提高专利申请效率。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9名专利审查员入驻泰安市重点企业,指导企业优化提升专利布局、运用、维权等综合能力。积极利用专利预审、专利优先审查等“绿色”通道,缩短发明专利授权时间。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专利技术参与专利开放许可。2023年,征集企业专利问题60余项,达成试点开放许可33件,许可费用金额6262万元。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金融资本。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实施“不见面”“零跑腿”质押登记管理,推动“免申即享”,获得惠企资金。2023年,全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4项,同比增长36.05%;质押金额23.71亿元,同比增长78.4%。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品牌形象。2023年,“瑞福锂业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泰山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均为当年全省唯一新增;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件,为当年全省3件之一;3个项目荣获中国专利奖。利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北京推介会、“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发布推介会等契机,加强宣传推介。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上下联动处置机制。对被请求人申请宣告涉案专利权无效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案件,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审理,快速有效公正裁决。出台《泰安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程序规范》,在基层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站,设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调解中心受理点,实现市、县、所三级联动。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泰安举行,推广泰安经验。“构建一体化专利纠纷行政裁决体系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提质增效”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文旅等部门的信息联通、执法联动、案件联商,构建“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办理机制。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成功调解知识产权案件120件,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66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介绍了保护老字号商标权益的经验。

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服务。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山东分中心泰安工作站。摸底涉外企业知识产权情况,发布针对性信息和风险预警17条,主动预警企业15次,为10余家企业提供海外商标常态化风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