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指出某外资电动汽车企业由于全球衰退,传出它的销售人员被迫采用刷单的方式完成KPI,随着消息的传播已引发美国媒体的关注,导致股价连续暴跌2天,它的高层开始进行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排名数据显示,曾经领军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某外资车企,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滑8%,环比暴跌20%,是它近4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衰退,这与诸多电动汽车企业加剧竞争分不开。

首先是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国市场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2023年中国市场销售了680万辆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六成,而这个市场恰恰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从年初以来,由于1月份和2月份电动汽车销量的暴跌,国产电动汽车企业大幅降价促销,某国产电动汽车强企大举降价4万至7万元,它随即取得销量的猛增,月销量再次冲高至30万辆,国内电动汽车占新车市场的比例也突破五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则是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宝马、大众、奔驰等传统燃油车企业的销量猛增,他们都已跻身全球前七名,而且前七名之中有五家都是传统汽车企业,显示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时候开始选择传统汽车企业的电动汽车。

消费者选择宝马、大众等传统汽车企业的电动汽车,在于他们的电动汽车更安全,优先考虑了汽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宝马、奔驰、大众这些传统汽车企业的用户忠诚度极高,他们更信任品牌而不是先进科技。

电动汽车企业曾强调自动驾驶只有电动汽车更适合,然而奔驰已比其他电动汽车企业更早推出了L3级自动驾驶,并承诺由自动驾驶技术导致的事故损失将由它承担,这是全球所有汽车企业之中率先推出L3级自动驾驶的汽车企业,证明燃油车同样可以做自动驾驶,并且更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加强进攻电动汽车市场的时候,这家外资电动汽车企业却开始不思进取了。

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纷纷推出20万以下的车型,宝马、丰田等大举降低燃油车的价格,近期宝马一款车型更腰斩价出售,而这家外资电动汽车企业却降价有限;它自己的新车款迟迟不见踪影,那款低于20万的车型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导致市场竞争力流失。

产品竞争力不足,企业不反思自己的经营策略和产品策略,他们开始将压力转移到一线销售人员身上,要求一线人员完成他们强加KPI指标,甚至出现某中层管理人员肆意责骂一线销售的情况,于是一线销售人员就出现了自掏腰包1000元定金刷单,制造假的试驾数据等等,成为全球丑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这家外资电动汽车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它的管理层不思进取,没有深入了解市场导致的结果,面对市场的变化不是改变自己的策略,加快车型升级,而是试图通过压迫一线销售人员实现预定的销售目标,最终变成了如今的刷单丑闻,长此下去,这家外资车企将会迅速衰落,就如历史上诸多曾经知名的企业一样,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迅速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