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冈水头镇魔芋全产业链产值过亿。 受访者供图

一颗其貌不扬的魔芋,转动起农民的致富“魔方”;一条温泉古村示范带,解锁了农文旅融合的“留量”密码……2023年,清远市佛冈县1镇6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今年5月,佛冈县在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

“头号工程”“头等力度”“争先进位”“走在前列”……这是佛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各类场合强调得最多,也是佛冈党员群众干部听得最多、记在心中的高频词。眼下的佛冈,“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全面铺开:闲置土地“转”起来,特色农业“兴”起来,现代化农文旅产业“火”起来。今年,佛冈县正在谋划推进新一轮2个典型镇和15个典型村培育工作,形成“1+2”“6+15”典型镇村发展格局。日前,南都记者走进佛冈,探寻这里“百千万工程”的实干路径。

 知多D  

  新“五谷”  

通过系统思维谋划,突出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瞄准新业态先发优势,规划建设“魔谷”“光谷”“药谷”“艾谷”“E谷”等新“五谷”。

逆 袭

  水头镇魔芋全产业链产值过亿 从“后进生”到“课代表”

佛冈县政府认真落实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部署,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佛冈魔芋这一极具特色的“土特产”,带领水头镇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逆袭之路”。

翻松的土地上,魔芋种球被埋入坑穴,覆上薄土压实,阳光透过遮阳网洒下来,幼苗在阴凉的环境中肆意生长……经历5月的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佛冈县水头镇的魔芋春种一度受到影响。经过紧急抢修和复种,近日,水头镇的魔芋新芽再次破土,种植基地内连片嫩绿,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魔芋、大健康、好产业,在水头镇,种植魔芋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致富经。

水头镇是佛冈县土地面积最小、常住人口最少的乡镇,曾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21年,广东省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水头镇作为重点帮扶镇,迎来了由广东省纪委监委牵头、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成员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水头镇桂元村党总支书记郑松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村里有上千亩撂荒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郑松滔以集体资金入股了魔芋种植。2022年,桂元村整合了500亩撂荒地,租给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魔芋,第二年就获得分红16.7万元。“我们对这个产业有了信心!”郑松滔带头领办了桂元村奋发农业专业合作社,魔芋很快在桂元村遍地开花。

“魔芋的热量和糖分很低,可以做出食品、饮料,是颇受健康人士追捧的食品。”振为公司董事长尹红元介绍。现在,由振为公司为龙头企业建设的佛冈魔芋产业园,是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的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广东省市场监督局批准的高效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中国农村技术协会批准的魔芋科技小院。目前产业园已经开发出魔芋饼干、魔芋咖啡、魔芋软糖等多款产品。

“小魔芋”有“大魔力”,这个消息在水头镇很快传开。通过“企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等联农带农模式,短短两年多时间,水头镇实现了魔芋种植面积从0到近万亩的突破,已成为广东最大的标准化、规模化魔芋种植基地。不到两年时间,魔芋全产业链产值过亿,带动参与魔芋种植的农民增收560余万元,正在加快打造成为中国魔芋之乡。2023年,水头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

经 验

  “水头经验”提供现实参考 佛冈去年考核获评全省优秀

佛冈县委、县政府坚持要素向镇村集中、项目向镇村集聚、力量向镇村集结,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指导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分类分批打造典型镇村,形成“以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典型培育“佛冈路径”。

水头镇是佛冈县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样板,“水头经验”也为带动佛冈全域振兴提供了一套现实参考。

特色产业怎么选?在水头镇,佛冈县委书记挂点当好“一线总指挥”,实行县镇两级双组长制,工作队与镇村干部用一个月遍访镇内10村1社区及主要单位,细致摸清底数。通过系统思维谋划,突出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瞄准新业态先发优势,规划建设“魔谷”“光谷”“药谷”“艾谷”“E谷”等新“五谷”。

启动资金从哪来?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佛冈县政府主动为魔芋产业搭建“政银企+农户”沟通对接平台,水头镇成功争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各村委经济联社整村授信5亿元额度,佛冈县农商银行因地制宜推出魔芋产业专属贷款“宝芋贷”,提供10亿元授信。农业种植风险性大,2023年7月,全省首单政策性魔芋种植保险落地佛冈县水头镇,为种植魔芋提供90万元的风险保障。

发展如何强后劲?创新研发是关键。水头镇创建起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承接院士博士工作站、魔芋种植研学科普、培训与研发等任务,促进“三产”良性互动。这里还建设了自动气象站,利用“数字种植示范基地平台”,在魔芋关键农事期前主动为农户分析气候、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

描好一张图、盘活一笔账、创新沉一线,水头镇的做法,也在佛冈大地上迅速生根。今年5月,佛冈县在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

坚持规划引领,佛冈县政府坚持“一盘棋”“一张图”统筹推进县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合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输入精准“源动力”。在规划编制方面,主动衔接上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同步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典型镇建设规划;在土地要素方面,多途径“挣地”“挣指标”,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汤塘镇为例,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绿色、古色、特色“四色”资源,打造出全长17.3公里的汤塘镇温泉古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流量”与“留量”双丰收。

推动社会资本、金融活水“下乡”,佛冈县政府主动创新、大胆尝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典型镇村建设,推动社会资金、金融产品向镇村倾斜,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成功引入广州希音集团投入7000多万元援建迳头镇楼下典型村项目,推动中建集团以“公益+微利”模式助力汤塘、龙山等典型镇村建设。佛冈农商银行成功发放首笔“奶牛活体抵押贷款”,将“活奶牛”变为“活资金”,成功解决了农业企业因没有抵押物而融资难的难题。此外,佛冈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推出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正能量积分贷款等产品,金融红利有效释放。

科创要素聚集,佛冈县搭建创新资源服务平台。今年2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在佛冈县挂牌揭幕,在县域范围内征集制约县域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对接,建立县域科技需求清单,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

 探 索

  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让百姓在发展中获得实惠

佛冈县委、县政府立足把“百千万工程”打造成为“富民工程”“惠民工程”“利民工程”,坚持大抓富民兴村产业、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社会公共服务、大抓城乡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获得感,让老百姓成为“百千万工程”最大的受益者。

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佛冈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激发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除了魔芋科技园,佛冈县还建立起水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优丝苗米、柑橘、粉葛等“土特产”文章,实现由卖初级农产品向卖高品质制成品转变。结合特色资源打造文旅产业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运营。盘活闲置资源,将各村闲置的商铺、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佛冈县78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实现10万元以上,其中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15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佛冈县把乡村绿化工作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村民的生活环境更美了:

沿汕湛高速出口一路行驶,火焰木、垂榕、大红花相掩成荫;106国道两侧,宫粉紫荆、爬山虎点缀成趣……佛冈拥有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羊角山省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58%,远高于全省水平。整合古村落、休闲公园、旅游景区、小微湿地等绿色资源,佛冈进一步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今年来,佛冈掀起造林绿化热潮,已植树超过21万棵。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佛冈努力在县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抓好城乡发展“软联通”,城乡的居民生活差距更小了:龙山镇、高岗镇的卫生院新建项目正在抓紧推进。龙南中学学生食堂、水头中学学生宿舍楼等项目日益更新。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稳步推进,将惠及群众10.8万人。汤塘村率先实现天然气进村入户。今年,佛冈县还将深化广州教育资源对口帮扶,落实“万名医师下乡”计划,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定并轨。

撸起袖子加油干!佛冈县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锚定“三年显著变化”的目标,以乘势而上的决心、奋勇争先的姿态,争当全省典型镇村培育的排头兵。

南都调研 总第308期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