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北约害怕中国和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约秘书长:北约害怕中国和俄罗斯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即将卸任,不出意外的话,将于下月在美国举行的北约峰会就是他的告别之旅。这两天,斯托尔滕贝格跑到华盛顿去给峰会打前站,同时炫耀一番自己的“政绩”,为9年的秘书长生涯留下一些政治遗产。他吹捧北约32个成员国中有23个达到了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的目标,还透露北约正讨论部署更多核武器。这些令世界深感忧虑和威胁的话,斯托尔滕贝格说起来云淡风轻,甚至非常兴奋。他还继续威胁中国,称中国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难以兼得,若不改变路线,将会“付出代价”。

北约秘书长威胁:中国再支持俄罗斯,就要付出“经济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约秘书长威胁:中国再支持俄罗斯,就要付出“经济代价”

斯托尔滕贝格在任这9年时间,叙利亚内战延宕,乌克兰危机以及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和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光彩的。尤其是乌克兰危机这场由北约东扩导致的冲突,令乌克兰陷入战火、欧洲更加分裂,北约则借尸还魂,就连美欧内部对此也不乏严厉的批评和警告。

而斯托尔滕贝格并不满足,他17日在华盛顿继续呼吁西方国家向乌克兰供应更多武器,称这是“通往和平的道路”。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承认这两者“看似矛盾”。这就是斯托尔滕贝格掩盖战争企图和罪责的话术,也是整个北约的话术:说是预防危机,实则制造冲突;说是管理危机,实则加剧灾难。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总结的,入侵成了“人道主义干预”,政变成了“民主革命”,颠覆政权成了“促进民主”,炮舰外交成了“航行自由”,军事集团扩张成了“欧洲一体化”,支配成了“从实力地位进行谈判”。

我们看到,斯托尔滕贝格领导下的北约还企图染指亚太,配合美国的战略方向,推动“北约亚太化”。目前虽然这样的企图在亚太地区遭遇了大多数国家的抵制,因而只限于几个美国盟友组成的小圈子当中,但地区国家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地区国家有维护地区和平发展大局的愿望,不等于北约就没有挑拨离间的企图。北约自身历史已经说明,它就是通过制造危机来强化其功能的,既然现在打算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存在和功能,那它就必然要制造更大的危机。

对这一点,国际上的有识之士,包括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早已做过精辟的总结。像北约这样的组织,几乎染指了其诞生以来的所有战争和冲突,“一直做的事情是向外输出战争”,“只能带来更多问题”。在寻找敌人—制造危机—延寿续命的循环中,北约想把中国当成最新一环。近年来北约峰会声明中点名中国的频率逐年上升,针对中国的挑衅性动作越来越多。尤其斯托尔滕贝格本人,那套威胁中国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必须选边站的说词,光今年已经说了好几回,还曾在2月份上演过访美6天7次“碰瓷”中国的“名场面”,其讲话中充满对抗性语言和冷战色彩。在美欧一些政治精英动辄高举“反对胁迫”“捍卫和平”等道德旗帜的背景下,他们应该为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感到脸红。

斯托尔滕贝格要这么费劲地去表演,利用各种场合鼓吹“中国威胁”,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活不好干。中国一贯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谋求的是和平、带来的是机遇,即便在北约内部,其32个成员国中的绝大多数主要贸易伙伴之一都是中国。这也是为什么北约要把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的原因之一,对北约这样的“战争寄生瘤”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当然成了“挑战”。

今年也是北约成立75周年。斯托尔滕贝格的那些好战言辞,恰恰是对北约在75年来所扮演角色的最好注脚。如果说斯托尔滕贝格这个任期留下什么遗产的话,那就是冲突和战争。人们尤其应当警惕斯托尔滕贝格兜售的“威胁论”。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那样的鼓吹总是与和平、发展和繁荣背道而驰,北约越是提高声量,热爱和平的人们越应当保持警醒。

延伸阅读

北约秘书长威胁:中国再支持俄罗斯 要付出经济代价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范围,还试图以涉俄因素为由制裁中国企业。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访问美国期间声称,如果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就要付出“经济代价”。

斯托尔滕贝格宣称,中国向俄罗斯“分享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俄罗斯制造用于攻击乌克兰的导弹和武器“至关重要”。他声称,中国想要在支持俄罗斯的同时维持与欧洲的关系,但这是不可行的,“如果中国不改变做法,我们应该考虑某种经济代价。”

他向BBC透露,北约成员国正在进行对话,讨论可能实施的制裁措施,以应对所谓“中国对俄罗斯战争的支持”。

据北约官方网站消息,斯托尔滕贝格17日还在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表演讲,继续鼓吹对华制裁。他声称,俄罗斯正在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获得“半导体和其他军民两用项目的技术支持”,用于生产导弹、坦克和飞机,从而避开了西方对俄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影响。斯托尔滕贝格妄称中国“正在助长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并要求西方盟国采取行动。他再次发出威胁称,如果中国不改变路线,将会付出“经济代价”。

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需要与“印太地区”盟友加强合作,他已邀请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领导人参加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视频截图

香港《南华早报》注意到,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上周曾在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发表讲话,当时他也提到所谓“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坎贝尔称,美国希望与中国就一些“对维持全球经济必不可少、对国家安全同样重要的问题”达成一致。

他认为,“印太地区”国家参加北约峰会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允许欧洲领导人听取“印太伙伴”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

当地时间6月12日,美国大幅扩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范围,对象包括俄罗斯境内外被控助俄绕过制裁的300多个个人和实体,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声称,美国希望向中国传达的信息是,其“面临着与美财政部发生冲突并受到制裁的严重风险”。

这一系列措施由美国财政部、国务院和商务部协调实施。美国财政部12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此举旨在加大与“俄罗斯战争经济”有关的外国金融机构受到二级制裁的风险,并限制“俄罗斯军工基础”利用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技术、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IT)服务获益的能力。

最新措施的重点之一在于扩大了二级制裁范围。美国财政部将对“俄罗斯军工基础”的定义从俄国防部门实体拓展到几乎所有已受美国制裁影响的俄个人和实体,令美国有权将全球任何与这些俄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列入黑名单。

美国总统拜登13日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时声称,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但提供的是生产武器的能力和可用技术。所以,这实际上是在帮助俄罗斯”。

据塔斯社报道,对于拜登的言论,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回应说,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致力于劝和促谈。中国不向交战方提供武器,严格管控两用物项出口,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光明正大,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也表示,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开展互利合作有自身内在逻辑和强大韧性,符合两国利益。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干扰和破坏,更不应成为抹黑、遏制中国的工具。

林剑指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林剑表示,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绝不接受抹黑施压、甩锅推责。我们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多为停火止战、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