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少民

走在天津市蓟州区街头,绿树成荫、花繁叶茂。

近年来,蓟州区着力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相融,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对60多株重点濒危古树采取修补树洞、树体支撑、土壤改良、垒砌坝台等措施,对9株重点古树名木安装了监控探头,实现实时动态管理。”蓟州区林业勘查设计院副院长高志伟介绍。

据蓟州区林业局森林生态修复科科长卢永介绍,蓟州区计划建设多类型古树公园,保护古树资源,带动生态旅游发展。

此外,蓟州区实施森林提质工程,建设“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高标准组织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公益林、生态林管护面积13.8万亩,更新改造城区绿地1.5万平方米。

在官庄镇西大佛塔村,盎然绿意中,一座座独栋民居映入眼帘,溪云渡民宿就坐落于此。民宿经营者段泓名说,蓟州区支持民宿经济发展,推动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破解产业融资发展难题。

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村民也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红利。罗庄子镇三道岭村拥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流苏树,村民赵晓娟在距离古树不远处经营着一家农家院,“好多游客都是奔着古树和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的。生态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兴旺。”赵晓娟说,“今年‘五一’假期,提前一周房间就订完了。”

据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绿色产业布局,蓟州区科学规划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风电、光伏项目;以“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模式,实施好矿山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