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所以推崇唐代法帖,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唐朝妥善保存的“二王”真迹偏多,古法传承纯正,当时大约9成书法名家,继承“二王”用笔技巧,尽得浑然天成的艺术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真迹大多失传,尤其是“靖康之乱”爆发,很多名家字画被抢走,宋高宗一度叹惋:“余自渡江,无复钟王真迹”,自此古法的正统性日益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后世经常批判明、清法帖,至于近代书法家的作品,更是瞧不上眼,认为他们的字浅薄庸俗,其实近代诞生很多“巨匠”,譬如被誉为“王羲之转世”的白蕉,水平胜过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蕉,本姓何,名法治,他自幼精于书画,熟读四书五经,养成良好的文艺修养,虽然当时书坛推崇碑隶的雄浑之气,但白蕉不随波逐流,独具艺术思想。

他崇尚帖学,追求笔画的生动性,以及内在意境之美,曾说:“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白蕉选择“二王”笔法学习,深入钻研《兰亭序》、《圣教序》等经典法帖,尽得魏晋灵动俊逸之美,沈禹钟说:“(白蕉)书法逼二王,画兰也无敌”。虽然白蕉师法“二王”,但他并非一味无脑模仿,而是融合自身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欣赏他的传世作品《兰题杂存》,多以侧锋运笔,点画秀丽曼妙、流畅婉转,例如“快”字能看出明显的“王风”,但相比王羲之的字,他更追求起落无痕,笔势简洁干练、迅疾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条瘦劲遒实,力道饱满,个别点画波折、颤抖,略带几分古拙醇穆之气,结字欹侧多姿,章法排布变幻莫测,通过墨色、疏密等对比,彰显本真天然之美。

如胡传海所言:“白蕉也不是一味地再现二王的面貌……可以说,白蕉在二王的基础上还运用了一些现代的用笔技巧。从而避免了他的作品一味崇古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孟海亦在卷尾题跋,称赞曰:“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并且白蕉自述:“仆师法魏晋,友于隋唐,平视有宋,而盱衡当世,仆竟何敢让”,他声称自身水平超越元明清,能与宋人媲美,当为近代书坛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文物局颁布的《限制出境名家作品名单》中,白蕉被选入其中,如今他的传世真迹,受文物局重点保护,一律不得出国展览,足以见珍贵程度。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提升用笔丰富性、灵动感,展现艺术之美,远离当代的“丑书”、“印刷体”等,同时初步了解“二王”笔法,有助于日后临摹晋唐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对白蕉《兰题杂存》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以手工装裱。

比市面普通印刷品更还原、细腻,卷中字体极为清晰,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