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江门报道“在珠非珠”是江门一直以来在珠三角的尴尬定位。随着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两条跨海大动脉通车,江门尽管不与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接壤,但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日后一路向东,江门可以经中开高速接入深中通道,与深圳牵手;经黄茅海跨海通道则直抵珠海高栏港。

不仅于此,外界普遍认为,待深中通道开通后在珠(海)中(山)江(门)三大珠江西岸城市中,江门凭借广阔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红利的“最大赢家”。在中山“工改”火热朝天之时,江门万亩连片的工业用地已经蓄势待发。

“就在中开高速沿线,配套完备的6个万亩园区已经就绪,百亩以上带指标工业用地200多块,可供企业选择。”在近日的2024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上,江门市市长吴晓晖毫不保留地亮出实招。

在土地日益见紧的珠三角,江门尽享工业用地丰富的“地利”,也赶上了“大桥经济”的“天时”。然而,真的是有土地者胜?

万亩建设用地

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地理面积最大的是肇庆,江门排到第三,但若论平原加河川水域的面积江门足足有4900平方公里,占比达51.90%。

江门的空间优势突出表现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强度低,而且土地空间集中连片。比如,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涉及台山、江门(开平)、鹤山三个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38.06平方公里,可新增空间还有40.44平方公里之多。

今年,江门市一口气在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三个区推出12658亩国有建设用地,几乎是今年整个中山市和珠海市的国有建设用地总量,二者分别为13739亩和12505亩。

今年8月,广东中星创城智谷储能有限公司的产业园即将进入验收,预计年内投产。

“我们8月份准备验收竣工的部分只有3万多平方米。未来两年,我们预计投入不低于2亿元,尽快建设将近11万平方米厂房,预计吸引储能上下游和配套企业不低于20家。”上述产业园营运总监曾炳桐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

如此“大手笔”的用地,深圳难以企及。

“深圳地域比较局限,所以企业厂房生产成本压力大,深圳企业选择珠江西岸发展是必经之路。”中鹏电子总经理洪秋鹏综合对比几个城市后,最终将厂房落地新会三江。他认为,深中通道开通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深圳科技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能够借助通车的便利提升企业的应用场景,而新会可以通过引进科技企业,为新会带来高新技术、人才,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曾炳桐表示,现时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已逐渐跳出深圳主要阵地,深圳也加大力度,从全国乃至全球引入行业高新科技、标杆企业进驻,借此维持深圳在全国、全球的领先地位。新会除了吸收离开深圳的企业外,也可以继续在新入驻深圳的企业中,找到上下游,提前布局先进产业,也有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这也是近年来江门招商引资采取的策略——由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进入。

2022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拿下504亩的首期一次用地。在开建一年后,截至2023年年底,中创新航当地产值超20亿元。

深圳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中创新航的追随者。看中新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节点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科达利2022年果断决定在江门投资1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除了配套中创新航的结构件需求,江门基地还作为公司辐射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储能产业链上,江门也提前布局了电池回收,杰成新能源、恒创睿能等企业先后落地江门。

“从供应链发展来说,江门也一直努力地满足产业链更好地落实在江门,这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深中通道开通会让更多企业乐意把江门考虑到搬迁或者降低成本的方案中。”曾炳桐说。

他曾经测算过,企业从深圳转移到江门仅仅在人力成本上就能够减少4至5成。运营成本低对于企业也就意味着利润空间和谈判的议价能力相对更充足,竞争力也增大。

从内河重回海洋

尽管土地的优势令江门引以为傲,广阔的海岸线也在珠三角城市中数一数二,但转型的滞后,让江门经历失落的20年。

谈及江门,“沿海城市”在江门身上的存在感并不强。江门的经济超过五成集中于江海、蓬江、新会三个北部的城区。因为靠近西江、潭江两大河流,江门内河港的繁荣让江门经济一度仅次于广州。

但大海港时代登场后,江门一直没有建设深水港口,这也导致江门的城市能级逐渐落后。2023年,江门GDP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七。

如今,江门想找回失落的“大海港”时代。

江门广海,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向南洋、印度洋、波斯湾以及东非沿岸地区的口岸之一。2014年,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出台。

大广海湾经济区位于江门市东南部,包括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几乎是相当于1.6个深圳的面积。到了2020年,大广海湾10万吨级深水港码头一期项目正式开建。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类似一张白纸,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建设一个新城区,需要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需要行政赋能,包括国家、省、市的重大政策支持,重大项目的支持,只有布局重大项目,才可能带来人口的快速集聚。”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认为,打造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国家级平台,使江门走向滨海城市的战略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刘志坚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江门的区域合作方向是“三通道”战略,北通道对接广佛,重点是与佛山的制造业合作以及与广州特别是南沙的服务业合作;中通道东联中山、深圳、东莞,特别是借助深中通道深化与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产业合作;南通道连接珠海、港澳,并通过港澳走向RCEP、走向世界。

比如,基于“深圳有序转移+共同招商引进”产业协作方向,深圳与江门联手建立深江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轻工制造业等六大领域产业。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人才、硬件设施、技术支持等方面与深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科达利相关负责人也指出。

与同样以乡镇企业起家的佛山相比,江门既缺少美的、碧桂园这样全国闻名的企业,也缺少专业镇的产业影响力。江门产业门类数量虽然不少,但始终陷于“多而杂”、“大而不强”的困境。

通道开启之际,江门的产业发展仍要解决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不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行政区划导致的东西部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洪秋鹏建议,江门应该充分立足深江合作,加强城建配套服务,物流快递配套,发挥交通便捷优势多吸引深圳、东莞等企业落户选择。“进驻的企业多了,自然也将带来很多技术人才和发展机遇。”他说。

待2025年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江门将成为广东省第四大、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第一大铁路枢纽,一改交通单一的现状。

曾炳桐认为,深江铁路开通后,未来江门市中心可直达深圳前海、南山等区域,深江铁路可以复制广深的“大地铁”模式,将线路地铁化运营,做到上班在江门,下班在深圳,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落地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