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农民在为脱毒马铃薯微型薯扩繁压头。 王宝元 摄

油菜制种基地上的杂交油菜绿意盎然,马铃薯田里的新苗破土而出,供港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芒种时节,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澎湃活力。

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借助冷凉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互助县逐步发展成为青海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繁种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和粮食生产及“菜篮子”基地,油菜和马铃薯产量均占到全省四分之一。

近年来,互助县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聚焦全省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目标,高起点谋划油菜制种、马铃薯繁育等高原特色为主导产业,聚力实施产业升级、技术装备集成、园村一体推进等“六大工程”,全力推进“耕地保护传彩、种业振兴添彩、产业发展出彩、三产融合增彩、品牌强农靓彩、质量兴农重彩、科技支撑争彩”农牧业发展“七彩”行动,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牧业总产值连续四年突破40亿元大关。

夯实根基,打造高原特色粮油产业引领区

5月下旬,互助县已经完成今年20余万亩马铃薯播种任务。

6月初,望着已经渐绿成行的马铃薯苗,东山乡联大村村民席恒录喜上眉梢:“昔日的洋芋蛋成了如今的‘金蛋蛋’!去年我家种了210亩马铃薯,收入40多万元。今年又增加了30亩,总共种下240亩,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有了这台机械,铺膜播种一次性完成,一天能铺17亩地,省钱又省力!”联大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寿指着一台覆膜播种机介绍,“采用覆膜种植耕作技术,农作物产量可以增加一到两成,同时还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结构的作用。”

“产业是立园之本。油菜和马铃薯是互助县产业发展的两大拳头产业,产量在全省都占到很大的比例。”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胡志桥说,多年来互助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油菜、马铃薯产业,为创建国家级园区奠定了产业基础,也成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标杆。

一粒种子关乎农民的收成,也关系粮食安全。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互助县逐步形成了完备的杂交油菜和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依托高原冷凉气候及县域内沟岔河谷地带形成的天然隔离屏障,建成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东山乡、西山乡、蔡家堡乡等西北特色优势种薯繁育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

日前,记者在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威远镇余家村的制种基地里看到,一望无际的“青杂”系列油菜生机勃勃。如今,“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已推广到全国27个省106个市,并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

“我们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每年在全国春油菜区推广近500万亩,约占全国春油菜区杂交油菜的85%、青海甘蓝型油菜的98%。从累计数据看,已建立制种基地40万亩,推广达90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约100亿元。”互丰集团董事长蔡有华介绍。

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培育新动能

“产业园区规划了‘一心、二带、三区、多基地’,包括科技创新与加工物流核心、高原特色现代制种产业带、北部杂交油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片区、南部马铃薯商品薯规模化种植片区、东部旱作农业高标准集成示范片区等多个版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专班办公室负责人祁守忠告诉记者,按照基地支撑、园区建设、集群发展的思路,互助县高规格编制建设规划,促进科技转化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产业园核心区,智慧农业展厅正在做最后的数据调试。通过平台显示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基地里的作物长势情况,微距镜头下甚至可以看到叶面生长情况。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内的组培区、雾培区、移动苗床区等功能区已建设完成。

负责园区智慧农业项目的经理周长献告诉记者,数字化建设围绕互助县智慧农业建设重大需求,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构建以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集成农业“四情”监测、植保智能预警、智慧农机服务等功能。

出县城后向北大约4公里,就到了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卓扎滩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这里是互助县建设的现代绿色农业展示窗口,也是产业园区的重要基地之一。

“基地里的1700亩土地主要开展马铃薯、油菜、蚕豆等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自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以来,我们配套了高标准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无人机驾驶拖拉机、智慧农业导航等新技术、新装备,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青海丰之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业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和展示示范,重点集成和示范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地膜覆盖、全程机械化耕作等综合配套技术,促进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记者采访得知,随着园区创建深入推进,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转化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动能,“油菜—马铃薯”“小麦—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多种轮作方式因地制宜推行;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攻克旱作油菜、马铃薯生产“卡脖子”实验技术12项;示范区内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7%、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探索出适宜青海浅山区油菜、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互助模式”……

增收助农,耕耘一方“致富热土”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联农带农的有效载体。在互助县,这一点正通过农民与现代农业的多种联结方式显现出来。

今年三月份,东和乡麻吉村举行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股民分红和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村民们共同分享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今年我分到了1395元。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让我们干劲更足了!”领到分红款的村民任成平高兴地说。

借助国家级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创建,麻吉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民们通过入股、合作等形式,按照“村两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不断拓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村民入股达115户,入股资金300余万元。2023年为村民股东和村集体经济分红62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麻吉村共享型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园区内农户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有益探索。近年来,互助县率先探索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村集体或合作社为纽带的入股分红增收带动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实现利益联结,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如今,互助县围绕油菜和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建立起“良种繁育、标准种植、贮藏流通、初加工及食品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家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与园区内60%以上的小农户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青海通达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菜籽油的收储、加工和销售,是互助县省级龙头企业。通过与当地油菜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企业提供良种、良技等服务,带动10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和233户农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

产业合作、入股分红、社会化服务……在不断的探索中,各类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模式更加成熟,利益分配方式更加合理,增收带动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园区示范带动全县农民约3万人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