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该何去何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全因当今中国书坛正处于书法史上最迷茫的时刻,不是因为当今书法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是很难在继承传统和突破创新当中找到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很多书法创新过于前卫,已经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书法的认知,这类创新引起了褒贬不同的评价,众多民众无法接受,很多书法家却倍加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来源于民间,需要有足够的民众基础才能够长远发展,那么书法未来是应该迎合民众审美继续走继承传统的老路,还是任由部分书法家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自古就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手写文字还是主要沟通方式的年代,书法是注重实用性的,书法的艺术性只是服务于实用性的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就好像人和衣服的关系,好看得体的衣服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但是无论多么昂贵的衣服都是为人服务的,主体还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书法的实用性遭到蚕食,人们不再需要手写文字,书法的实用性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衣服成了重点,而人变成了模特,无论多么优秀的模特走在T台上,人们关注的也只有衣服,一件衣服可以由不同模特来展示不同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纯艺术的书法也是一样,无论写什么内容主要展示的是书法家的艺术理念,相同的艺术构思可以通过不同文字内容展示,文字内容只是艺术展示的一个载体,而非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中国书坛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对于很多锐意创新的书家来说,终于可以摆脱传统束缚大胆创新了,对于很多怀旧的民众来说,书法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那些怀念传统的书家来说,书法的实用性实践环境已经消失,强行模仿书法的实用性,无异于东施效颦,只能越来越像印刷体、美术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纯艺术对书法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也必然遭受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书法传承千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制,并且深植在人们的认知当中,想要彻底突破,首先要彻底的自我否定,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是十分困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适当的否定自己容易走火入魔,鼓捣出不伦不类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另辟蹊径,尝试让书法与其它艺术融合诞生新生命,然而书法主体单一,竞争力脆弱,不恰当的融合必然让书法被其它艺术吞噬,失去独立性,很难再称之为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必然要走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任何其它艺术的借鉴也只能是给书法提供营养,不能鸠占鹊巢,书法一旦失去了独立性,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艺术就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创新要有尺度,不能让后人总结当代书法时充满惋惜与哀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