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觉悟和智慧,都取决于他的“慧根”。

人有慧根,基本上一听就懂,一点就通。而缺乏慧根,哪怕接触到大道理,也根本悟不透,基本上只能对牛弹琴。

人与人之间的慧根差距,比人与哈士奇的差距还要大。就连佛陀也感慨,智慧不可传。智慧,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文字无法表达一切,只能通过慧根来感悟。

一个人,究竟有没有慧根,要看以下6个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迹象一:内心,是否足够清透彻。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静气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修养自己的德行,没有淡泊的姿态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宁静的内心就无法行稳致远。

内心最重要的,并不是躁动,而是“平静”。现代人,恰恰反过来,多了躁动而少了平静,以至于戾气不断,脾性冲动,做了傻事都不知道。

人人都有慧根,可并非每个人都能修身养性。注定,内心清静透彻的人获益匪浅,而内心躁动不安的人祸患缠身。

迹象二:感知,是否足够敏锐迅捷。

人生于世,就要对所处的环境,存在敏锐的感知。比如说,环境有什么变化,趋势有什么改变,我们最好做到心中有数。

为何要说“感知”呢?我发现,无数人的感知都偏向于迟钝,也就是所谓的“后知后觉”,哪怕被人套路了,也浑然不知。

后知后觉,终究会受制于人。唯有先知先觉,才能把握命运的主动权。先知先觉者,往往是精英。后知后觉者,往往是韭菜。

精英虽然厚黑,但他们感知敏锐。老实人虽然善良,但他们感知迟钝。这就导致,前者吃定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迹象三:贪念,是否被正念限制。

佛家里边有一个词,正念。意思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焦虑的时候,你自我调节情绪,逐渐变得积极,说明你保持了正念。

保持正念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抑制“贪念”。人过分贪心,就会走向极端,哪怕有慧根,也会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恶果。

贪念适度,问题不大,可以让人生更有动力。而贪念过度,问题就比较大了,分分钟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贪婪到了最后,大概率啥都得不到,只会忙碌到头一场空。所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就是这个道理。

迹象四:怨恨,是否被理性克制。

佛家谈到“贪嗔痴”——贪婪、暴怒以及糊涂(不明事理)。贪婪,上文已经说了,而暴怒和糊涂(不明事理),就会造成怨恨。

我们经常谈到“内耗”,其本质就是“嗔痴”的“怨恨”。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愤世嫉俗,总是心存不甘,那如何过好这一生呢?

暴怒的时候,人就会失去理性,慧根尽失;不明事理的时候,人就会变得糊涂,选择错误,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也失去了慧根。

要想保持慧根,关键在于保持理性,切勿被贪嗔痴所影响。人,要么是贪嗔痴的主人,要么是贪嗔痴的奴隶,而没有中间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迹象五:能否做到,顺天应命。

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儒家、道家和佛家,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顺天应命。

儒家的观点是,人要“知天命”,保持天人合一的状态,顺天命而用之道家的观点是,人要“顺其自然”,祛除杂念,而保持天理;

佛家的观点是,人要“随心随性随缘”。随心,就是听从本心做人;随性,就是保持洒脱自在的性子;随缘,便是不争不怨,顺缘而生。

不论是知天命,还是顺其自然,亦或是随心随性随缘,本质都是“顺天应命”。顺从天道,而把握自身的命数,尽人事,而听天命。

迹象六:能否做到,本心不改。

上文谈到了“随心”,我们要听从本心做人。本心,究竟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一开始的心意和追求。简单来说,就是初心。

对于本心,相信很多人都会疑惑,到了江湖打拼,接触了那么多的人与事儿,怎么可能保持纯粹的内心和想法呢?

一开始,确实无法保持,可到了一定的岁数,比如说到了中晚年,相信我们就会有所改变。所谓“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轨迹,大致分为这三点:小时候的单纯、天真、无邪——长大后的复杂、虚伪、狠辣——成熟后的极简、淡然、平静。

只有中间那个“混沌”的过程,是偏向于复杂的。前后两个过程,都是偏向于“洗尽铅华”的。人之慧根,就从极简、平静、纯粹的内心当中产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