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 见习记者 李思)“我们南沟村大多数村民,都是靠苹果发家致富。”6月24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这里苹果树漫山遍野,家里种了30多亩苹果树的村民张忠说,苹果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防止夏季冰雹等自然灾害,南沟村的苹果林被罩上了“防雹网”。主办方供图

“之前种苹果都不怎么管,现在我们是精细化管理。”张忠说,现在,果商直接到地里选购苹果,收入有十几万元。

这是上一辈或张忠小时候不敢想的事情。

安塞区南沟村,是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沟村驻村干部刘玉介绍,曾经,这里干旱少雨,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沟村村民张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摄

“之前挑水,路很远,可能要走半个多小时甚至一小时。”张忠回忆道,小时候吃水难,村里的路走起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04年他结婚时,打电话要爬到半山腰才有信号。“走出去才能过得好”是当时年轻人的想法。

张忠一出去就是多年,2017年,他和家人返乡时看到“通村的路上开始堵车”“村里好多果园都挣钱了”,张忠不想外出务工了,他重拾起苹果树种植的旧业。他熟悉的“烦心事”旱地种植缺水难题也因为村里淤地坝的升级,有了解法。

记者在南沟村下的“南沟2#淤地坝”看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用于拦泥蓄水的淤地坝,已安装了不少现代设备。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副队长刘涛解释,这些是运行管理及防汛预警信息化监测设备,全天候24小时监测淤地坝水位升降、放水工程运行状态、大坝位移等情况。“如今大坝的功能也在完善。”刘涛说,这个淤地坝也用于山地果园灌溉和日常农业生产用水。

多个关乎当地水土保持的坝落地南沟村。原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村里配备多个水坝,平时下雨时通过排水系统把水有序引导到坝里,又在山顶上建水塔,天气干旱时用水泵抽水上山。村里还配套了高效节水滴水灌溉设施,通过管网压到每一棵树底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沟村苹果园已安装高效节水滴水灌溉系统,最近刚完成苹果套袋工作。同行记者在拍摄记录果园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摄

“沟道打坝、梁峁整地、山坡绿化”,凭借一系列科学用水、生态用水等综合治理,昔日黄山变绿洲,旱地“水”果产业正硕果累累。如今,南沟村水土保持示范园有106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100亩黑枸杞、60亩樱桃园、20亩草莓园,还有葡萄、油桃等十余个水果采摘品种。在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方面,2015年以来,当地探索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群众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村民个个成股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