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法博士普法微课堂丨第六十期:法治力量守护“少年的你” 让青春不“毒”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法博士普法微课堂丨第六十期:法治力量守护“少年的你” 让青春不“毒”行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视频制作:魏唯 刘承源 罗彬月 李继龙 实习生 陈柏极 成佳贝

海报设计:姚海涛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涉毒,是所有家长乃至全社会不能承受的情感底线和法律底线。

6月,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同时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这一期法博士普法微课堂,联合省公安厅和省妇联,通过近期未成年涉毒案例剖析,带大家重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禁毒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

聪明药、上头电子烟?毒品“伪装”花样多

中高考前夕,有号称能提高学生成绩的“聪明药”在个别家长群刷“存在感”。

焦虑之下,有“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不经意间就害了自己的孩子。

不法分子绝不会告诉你:这些所谓的“聪明药”主要成分其实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如哌醋甲酯、莫达非尼、右苯丙胺。这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兴奋效果,可短暂提高注意力,但实际并无提高智力的作用。一旦大量摄入,可导致焦虑、兴奋过度和精神狂躁,长期使用可成瘾,甚至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聪明药”之外,市面上毒品的伪装形式还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药品、网红饮品、邮票、电子烟等都可能成为它的“隐形外衣”。

“有没有上头电子烟?”16岁的高中生小涛在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求购信息。很快,不法人员小华就私聊他,向他售卖了一套含有5毫升电子烟油和一根烟杆的上头电子烟。

据了解,近年来,这种“上头”电子烟开始出现在个别青少年群体中。这种电子烟之所以上头,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依托咪酯”或者“合成大麻素”。

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贩卖、持有、吸食等,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最终,小华因犯贩卖毒品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释法

防范青少年麻精药品滥用 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 如何约束不法商贩向未成年人销售产品,哪个法律是主要支撑点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就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

什么是“上头电子烟”?不法销售者该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上头电子烟”本质是将受管制的脂溶性麻精药品混入普通的电子烟油之中,目前合成大麻素和依托咪酯是上头电子烟中的主要添加物。据公安部门调查,不法分子主要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易,特点就是毒品交易隐蔽、传播速度快,极易在青少年群体内传播滥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毒品侵害呢?

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不要轻信他人所说的吸毒有任何“好处”;其次,不要与吸毒、贩毒者为伍,交友需要慎重,不要涉足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不要接受可疑人员给的香烟和饮品等;不要模仿和崇拜吸毒行为。

一些未成年人由于不正确使用(或者未遵医嘱使用)麻精药品,甚至滥用麻精药品,最后导致药物成瘾。这种情况多见吗?

有一个初中生滥用止咳水,成瘾后由于止咳水价格较高,他就去寻找和止咳水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一天最多吃了上百片药。最后这个初中生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都造成损害,出现幻听、幻想甚至昏迷的情况,对孩子一生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毒”字有母,染毒母担忧。未保和禁毒是并行的重要任务。

新一代的孩子,他们享受着富足的物质生活,浸染在移动互联网多元奔放的环境下,他们朝气蓬勃、活泼灵动,展现阳光个性的同时也必然面对着网上不良健康思想、黄赌毒等各种诱惑。

近年来,四川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法规条令规定,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让《四川省禁毒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在巴蜀大地不断具象细化,防范和打击并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司法厅

承办单位:封面新闻

本期节目联合制作单位: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妇女联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