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易服是你们自己人提出来的,属于自己人害自己人!”

这样的观点你经常见到吧?并且这个所谓的自己人,指的就是孙之獬!

疑是孙之獬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是孙之獬画像

首先,这个说法就很有意思,自己人害自己人?他竟然用了一个“害”字!这是迷途知返了吗?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剃发易服属于一种伤害了?

不是吗?如果不是伤害,而是文明的普及,是新朝的雅政,那怎么能说是害呢?

其次,孙之獬这个汉奸为了讨清廷欢心,主动剃发易服,这种趋炎附势,逢迎求宠的行径,受到了汉臣同僚们的鄙视,满臣们也不待见他。

于是,出于报复心理,孙之獬回家便给清廷上奏折:“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孙之獬对清廷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之獬对清廷的建议

也就是说,孙之獬确实提出过剃发易服的建议,这没得洗。然而,咱大清就这么听话?一个二臣贼子让你干啥你就干啥?那老百姓还反对剃发易服,你怎么不采纳呢?

说白了,即使没有孙之獬,清廷依然会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这是一种长久自卑的心理在作祟。不给你打上奴化的标记,他会睡得安稳吗?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清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开始剃发易服了!

如图所示,自后金政权建立开始,剃发易服政策就没有停过。

关外剃发易服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外剃发易服记录

万历四十六年、天启二年、天启三年、崇祯二年、崇祯三年、崇祯四年、崇祯五年、崇祯九年、崇祯十一年等等,后金及大清,都在与明朝的战争之后,要求汉人官民男女剃发易服,并严格要求服饰、帽顶、发型的规制。

说白了,就是打下一个地方,剃发易服就落实到这个地方。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在一片石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马上令城内军民剃发,也就是入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发了。

多尔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

五月一日,摄政王多尔衮率兵过通州,知州投降,多尔衮“谕令薙发”。

五月初二,多尔衮进北京,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此后数日又多次颁布命令,要求华夏关内各民族薙发易服作为效忠的标志。

当然了,咱大清初入关,脚还没有站稳,天下未定,抵抗者众多。明朝两京制下的留都南京,又成立了南明弘光政权。再加上入关后的剃发易服政策引起各民族极大的反抗,如京东三河民众就起事反对剃发。

当时的势力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势力形式

于是,多尔衮不得不在五月二十四日下令暂缓剃发易服。

一年后的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占南京,多尔衮马上于当月二十九日重颁剃发令。

六月初五,多尔衮给多铎下达指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要求在江南推行剃发令。

六月十五日,通告全国军民剃发。下令各地限公文到达的十日内完成剃发,违令者死。地方官员如果上奏反对,“杀无赦”。

疑是多铎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是多铎画像

此后,越来越严的剃发令蔓延全国,各民族为了文明和自由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廷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一时间尸山血海,人头滚滚。

清初官员陈名夏曾清楚地认识到:“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

也就是你大清入关成为天下之主并不是不可以,只要不剃发易服就可以天下太平,百姓们不介意做你新朝的顺民。但你倒行逆施地实施剃发易服,企图毁掉华夏精神衣冠,那么,必然要反对你。

陈名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名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阴八十一日。江阴在已经归顺大清的情况下,因为强行剃发,导致了江阴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十一天的反抗斗争,而后全城十几万人殉国,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和脊梁。

江阴抗清三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阴抗清三公

所以,剃发易服从后金就开始搞了,一贯如此。多尔衮也不过是因为刚入关,局势不明而暂缓了一年。当清军拿下南京后,剃发易服自然恢复,这不是一个二臣贼子孙之獬所能左右的。

江阴朝宗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阴朝宗门

说这是孙之獬提出来的,不过是把锅完全甩给孙之獬罢了。毕竟帮凶永远不可能代替主谋,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