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中国行 | 探访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了解不一样的保定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化中国行 | 探访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了解不一样的保定古城

除了西大街( ),保定还有两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直隶总督署和淮军公所。走访直隶总督署,了解当年守卫京畿要地的封疆大臣;漫步淮军公所,打卡中国戏楼的代表性遗存,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街一巷带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史风云。

在这里“遇见总督”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直隶是今河北省的前身,总督是全省最高军政首脑。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早已成为保定的一张“金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记者看到,一片古建筑群掩映于现代化的楼房和车水马龙之中,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古色古香,庄严肃穆。大门座北朝南,为黑色,面阔三间,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一块长方形匾额被高高悬起,上书黑字白底的繁体字“直隶总督署”;大门右侧门柱上红底黄字,上书“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直隶地处京畿,总督位高权重,直隶总督为清代督抚之首,疆臣领袖。据历史记载,自雍正年间直隶总督署建立至宣统年间,共设有直隶总督74人99任,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说刘墉刘罗锅,《李卫当官》里的李卫,还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故事。”保定市政协委员,直隶总督署博物馆馆长马力介绍说,市区政协组织过多次到直隶总督署的调研协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政府采纳应用,助力保定直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为讲好保定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直隶总督署是严格按照清朝关于省级衙署规制修建的,为前堂后寝的格局。中路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大门、仪门,不远处写有“公生明”三个大字的木制牌坊赫然立在大堂前面正中位置。马力表示,其北面(御制戒石铭)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这就是官箴建筑戒石坊,总督升堂理事,抬眼就能看见,以示儆戒。”

随后,马力带领记者循序参观象征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大堂,总督接见外地官员、与官员议事的二堂,以及别称官邸的三堂和又称上房的四堂,这四处分别为当任直隶总督办公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路上,跟随记者一行驻足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大家共同感受着当年直隶总督署的庄重神秘,也感受着这里风云变幻、王朝更迭的时代变迁。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直隶总督署,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马力表示,直隶总督署在展览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科技互动元素,创作开发“遇见总督”等实景演出剧目,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空间,通过融合场景展示和越来越丰富的互动体验感,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今年五一期间,保定火了!我们直隶总督署游客量平均每天超过2万余人,相比去年大概增长了131%。”马力表示,作为唯一一座保留下来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将持续提高服务能力、讲解能力和互动体验能力,力争把直隶文化、保定文化、河北文化能够宣传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

听一场戏,观一处展

感受独特的艺术之美

告别直隶总督署,记者驱车赶往保定另一片古建筑群所在地——淮军公所。

青砖、黛瓦、朱门,高大的牌楼门左右对称,层层叠落的马头墙层次分明,正中间刻着“敕建李文忠公祠”这七个大字的古建筑给人一种庄严、厚重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8至1891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奉诏修建“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该祠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淮军昭忠祠,具有祭祀、集会和管理办公的功能。

保定市政协委员、淮军公所博物馆副馆长杜艾容告诉记者,淮军公所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5000平方米,2015年至2021年,文物保护部门对淮军公所整体的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和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淮军公所,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筑的古朴浑厚,也能欣赏到南方徽派建筑的精致秀美。“以一条巷道相隔,以南为徽派建筑,布局严谨,集中体现了天井、马头墙等徽派建筑特征,并有大量精美的彩绘与雕刻,尽显徽派建筑艺术之美;北部则为北方四合院建筑,‘五上六厢’布局、脊饰、廊心墙等元素的结合,充分体现出北方四合院民居‘方正于外,寓变化于内’的建筑风貌。”杜艾容介绍说。

经过这条巷道,从山墙两侧的门进去,顿时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戏台的后身,此处为淮军公所的戏楼。一楼是戏台和看场,能容纳上百位贵宾落座;二楼为包厢,可由木制楼梯通往。

方正的戏台坐南朝北,34平方米,四角各有一根立柱,均为原迹,上面曾有莲池书院院长吴汝纶所题楹联——“高节变风云,坐客欷歔,击筑欲邀燕市饮;遗芳在兰菊,礼魂容与,传葩疑唱楚人骚”,上方悬挂匾额“划然轩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上方是美轮美奂的螺旋藻井,由3800个木构件榫卯结合而成,不仅造型工艺精美,更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扩音作用。“过去的老戏台没有扬声器,藻井可以起到聚拢声音的作用,再将清晰的声音回传到戏楼各个角落。”杜艾容说道。

据了解,淮军公所戏楼是资料可查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室内戏楼,是中国戏楼的代表性遗存。2023年,修复后的淮军公所以戏楼为依托建造了中国古戏楼博物馆,设置了中国古戏楼历史变迁、保定戏曲文化和淮军公所建筑艺术的主题展览,从戏曲发展到戏楼沿革再到保定戏曲种类,关于戏曲、戏楼的故事,在这里一一陈列。

据杜艾容介绍,自去年9月份淮军公所开放以来,戏楼也开始了演出,“在重要的节日,游客们可以来这里听一场戏,观一处展,感受独特的艺术之美。”

“淮军公所开放以来,迎来了很多游客,但与直隶总督署、西大街等相比,知名度相对较低。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百年历史建筑,做好戏曲文化、建筑文化等展览,通过政协的调研协商等多种平台,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探索群众乐意接受的传播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内涵,让更多游客能享受到这份文化大餐。”杜艾容表示。

策划:李木元

记者:谢阿愁 韩月

摄像:许义甫 汪凯

编导:韩月

后期:李玉祯

编辑:孙柏月(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