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面向村居的信息系统从38个精简至15个!

碧翰烽/文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然成为基层治理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手段。

信息化在提高基层治理效率的同时,也给基层造成了一些困扰,有的甚至成了形式主义,比如广遭诟病的指尖形式主义,花钱买关注率、注册率,转发、点赞、投票、拍照上传,等等,不堪其扰。

如何充分用好用活信息系统?而不至于成为基层的一种负担,就需要认真清理、研究现有面向基层的信息系统,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是重复的?哪些是繁琐的?哪些是流于形式的?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对面向基层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了大力精简,市级部门面向居村的信息系统从38个精简至15个,着力解决信息系统多头重复、过度留痕等问题,将市级层面报表整合压减为8张,最大限度减少基层重复统计、重复报表等工作,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基层治理增效。

同时,统一建设了全市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将保留的15个信息系统全部接入,实现一站式登录、一屏式使用、一门式办理、一体化查询

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切实抓住了当前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痛点。一是有的地方村社区信息系统缺乏统筹设计,有的同一个部门都部署了多个系统平台。比如前年有个社区统计了信息系统数量,其中国家级系统6个、省级12个、市级11个、县级6个。特别是某一个部门就有6个不同的系统,部门内部都没有进行整合,一些信息需要分别填报录入,导致同一个部门多个平台多次登录多次录入。

二是部门数据整合共享不够,包括有些属于基层录入的数据,有关部门还不能让基层查询使用。这也是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自己录入的数据,自己还不能使用,所以重复采集、重复录入就比较多。

一表采集功能的确进行了充分整合,不仅给基层减了负,而且保证了数据质量。但是有的部门就是不使用,觉得让自己不方便,还要有责任担当。毕竟原来数据填报都是基层直接报给部门,那多简单,现在部门需要到库里去调取。

三是基层数据采集任务重,上级部门信息系统越多,基层采集工作就越繁重。比如某社区7位社区工作者,平均每人操作5个系统。其中有一位社区工作者,需要负责操作三条线上的9个信息系统。我还曾经到访一个村,发现一位年轻村干部的本子上,写着密密麻麻的信息系统名称、用户名、密码和登录频次。她说,不写上,那么多,有时候难以记得住,特别是担心忘记了要登录某一个信息系统。

四是数据、推广任务下达不科学。 为让系统数据丰富,有的部门一般都会下达数据和推广任务。这其中就有让基层非常厌烦的注册关注、拍照上传、网上办事等线上工作任务。目前,这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还需要持之以恒发力,防止反弹。

五是有的信息系统缺乏用户思维,系统操作繁复。各类信息系统功能重复、操作复杂。比如各种 “ 政务 +” 系统功能相似,有的省级、市级、区县都有自己的系统且相互数据不联通。特别是一些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只考虑部门的习惯与方便,设计得非常繁杂、庞大,没有考虑基层使用的简单性、可操作性,也没有照顾到基层对于数据的真正需求,真正是没有用户思维。如此,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和活力自然不够。

因此,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须要解决好基层的痛点,要给予基层更多的价值回报。减负,赋能,需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感受和获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