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这几天微博上有个热梗“city不city”非常洗脑,而关于“到底啥是city不city啊”的热搜词条有着1.4亿的阅读量,5.1万的讨论量。而这个词本意是一位外国博主来北京旅游和亲人之间的对话,表示询问某个地方或者某件事情是否洋气、时髦,是否具有城市格调感,不过由于语气洗脑,引发了大量网友跟随发布模仿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热梗蹿火的背后其实是最近外国游客兴起的中国入境游,并在TikTok、YouTube上引发了大量讨论和关注而致,进入7月,我国旅游业的“暑期档”到了,暑期入境游是否也会“热”起来呢?

入境中国游已经“说走就走”?

不难发现,最近的社交平台频频有外国人游中国的相关视频上到热搜榜,应该和最近我国进一步便利出入境措施有着密切联系。

最近,我国相继宣布把新西兰、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免签消息公布半小时后,携程国际版Trip.com数据显示,新西兰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65%,澳大利亚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超80%。

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本身具备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这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近年来持续优化的出入境便利化措施以及支付、住宿、门票预约等入境游全链路的体验提升也是直接利好因素。

“比如,对法国、德国等多国单方面免签,以及与新马泰相互免签证等措施,极大减少了入境游客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来中国旅游能‘说走就走’了。”她说。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入境便利措施中,去年我国发布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今年又“翻红”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旅游研究项目主管、副研究员刘祥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火爆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目的地、市场主体以及社媒博主等对该政策的主动对外宣传推广,与外国友人来华旅游视频的线上广泛传播的共同作用。

她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很多欧美游客来亚洲其他国家旅游的时候也更加看重性价比,借助“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可增加中国这个目的地,让大交通花费更加“物有所值”,一个行程增加体验的同时,通过在中国停留中转很可能还能节约机票支出。

不过,记者了解到,入境中国游热起来也有支付平台的一份付出。微信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2023年7月以来,微信支付全面升级了外卡服务,此后,微信支付外卡业务的服务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3月,日均交易金额对比去年7月全面升级前增长超3倍,日均交易笔数增长超4倍。使用外卡通过移动支付消费的境外用户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24年3月,日均交易人数对比去年7月升级前增长超3倍。

入境游“暑期档”会热起来吗?

秦静对此较为乐观:“以6月底的携程预订数据看,今年暑期入境游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暑期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倍,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法国、意大利、德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4国游客入境游订单整体同比增长1.5倍。”

刘祥艳则表示,暑期(7—8月份)虽然是欧美游客带薪休假的时间,但中国并不是他们惯常的度假目的地。“不过在入境签证便利化政策的带动下,尤其是享受免签政策的近程客源市场,典型的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家庭亲子、大学生将更多地趁暑期放假来华旅行,他们主要以小包团、半自助游或者自助游为主。”

只是就算是入境游“暑期档”热起来也是短期效应,如何实现长效热更为值得讨论。

“入境旅游行业生态因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一定时期内存在人才不足、产品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传统旅行社要加快转型。”刘祥艳指出。

对于如何实现“长热”?刘祥艳提出,可以继续探讨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的适用范围,来华停留时间由15天延长至30天;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入境”的口岸和适用范围,除了京津冀和江浙沪两个区域,将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更多的区域。

“还可以鼓励旅行商聘用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兼职为入境游客提供专业解说服务;试点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境外人员在中国考取导游证,获得‘司兼导’资格进行自由执业,应对人才不足及产品文化体验性不强的问题。”她说。

此外,秦静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提供电子签证服务,基于中国目前的技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让绝大多数申请者通过网络获得电子签证,大幅提高签证的便利性,完全可行,甚至有能力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