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仅是民生“关键小事”,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雷国兴深知这一点,作为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她不仅关注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施,更致力于引导居民将一技之长融入社区事务中,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分发挥居民的“智慧大脑”

在瑞虹新城二期小区,雷国兴创新性地引入了居民设计师的智慧,共同打造了一间集精细分类投递区、亲子洗手台、太阳能电池板等为一体的智能垃圾箱房,这一创新举措迅速成为沪上小区垃圾投放点的新样板。

瑞虹二期小区共有近1760户、约5000常住居民,是大型高层住宅小区。有年轻人提出,将社区改造为零碳社区,把垃圾临时点位升级为更智慧、智能的垃圾厢房,包括光伏太阳能板、可回收物回收兑换积分、可回收物精细分类投递、亲子洗手池等,“不仅要‘高大上’,功能也要‘接地气’。”民生跟着民声走,小区的垃圾厢房提升改造提上了日程。

在雷国兴的带领下,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居民的“智慧大脑”作用。在改建的过程中,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居民志愿者参与“安丘居民区居民设计师团队”,设计垃圾厢房草图,后在全小区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居民参与率达到98%。雷国兴与居民们进行了十余场深入的讨论会,经过不下7版的修改,最终确定了既符合居民需求又充满创意的设计方案,垃圾厢房从设计“蓝图”终于变成现实。

经过共同努力,零碳社区到处都展示着绿色低碳理念,垃圾分类也从“不愿分、不会分”变成“主动分、智慧分”的新时尚好习惯。如今的瑞虹二期小区成为绿色、智能、宜居的典范——垃圾分类被进一步细化,实现前端发力。譬如,面积大、投放多的可回收物被分为废织物、废金属、废纸品等5个细分窗口。在废塑料投放窗口上,不仅贴有空瓶图案,还注明“清洁的塑料餐盒是良好再生资源”,规范了塑料品的投放,从源头做好分类;物业白天安排保洁人员值守厢房,及时将居民投放的快递盒、泡沫塑料等拆解压平,更好地利用宝贵空间;在智能垃圾厢房一侧,专门设置了低碳休闲区,座椅用再生产品制成,打造家门口的低碳环保科普阵地;在低碳休闲区的拐角处,高低两种规格的亲子洗手池为居民提供及时的清洁功能,让家长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小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低碳环保意识。

打造居民议事的“第一米”空间

在瑞虹新城铭庭小区,雷国兴更是邀请居民政工师积极参与社区规划,“一米会客厅”内的各式家具均来自居民捐赠,日常活动也由居民自主决策,展现了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

瑞虹四期铭庭社区共有640户约1500多名居民,其中5、6号联体楼栋一楼大堂原有一片休憩空间,但因老化等原因,存在天花板漏水、灯光昏暗、实用功能缺失、居民使用率低等问题。

在社区居民规划师、社区居民政工师等建议下,雷国兴牵头推动,由居民群众(含青少年)设计、策划、布置,并在业委会、物业、居民企业主等协助实施下,将该休憩区修缮升级打造为约25平方的“一米会客厅”,着力优化“第二起居室”“三委联动点”功能,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包含便民服务功能性硬件、街区历史文化及居民风采展陈等元素,与楼外居民自己设计改造的社区篮球场及“民亭主理人阵地”共同组成三角形区域的“小聚场”整体空间。

据雷国兴介绍,“一米会客厅”是由楼组内党员群众商议后所起的名字,意为党群组织服务居民的“第一米”空间、居民邻里之间议事的“第一米”空间、居民走出家门活动的“第一米”空间、居民足不出楼会客的“第一米”空间。

经居民群众和共建单位供给闲置家具,“一米会客厅”里配置了沙发、茶几、桌椅、灯具、书柜等,让居民可以随时楼下坐坐,休憩、办公、阅读、喝咖啡等,是左邻右里能够一起聊天、玩乐的“第二起居室”,也是很多社区治理创意的策源地。同时,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会客厅中装载了可挂儿童滑板、羽毛球拍等物品的“洞洞板”,设置了可存放篮球、小自行车、消毒用品、宠物粪便袋等常用品的区域。会客厅也将持续根据居民需求,不断优化便民服务设施的供给。

雷国兴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以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为切入点,广泛发动社区内的能人达人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了一系列微更新项目的实施。如今,抛议题、聚民意、引智慧已成为安丘居民区的常态,居民们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共同绘制美好生活的蓝图。